为什么大部分医学生毕业不选择当一名医生
因为学医这条道路是非常漫长的,每年从医学院毕业的人有那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没有当上医生的,因为医院也就那么几个,每年招收的医学生也就那么几个顶尖的人物,可是毕业的医学生有那么多无法当医生的就会去干相关的工作,比如药物代理或者医疗器械,采购食品药品监管,化验员等等。总的来说,学医是一个艰辛的选择,要考很多的证,而且大部分都不容易考,所以这导致了很多医学生最后都改了行。
医患关系紧张,大环境让人无力
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吧,我们班里大约有70多名学生,但是目前真正在医疗行业里从事的则不到20个人,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同学非常具有代表性,他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医院,但是却因为他连续在手术台上工作了10来个小时,最后在手术的时候直接晕倒在台上了,后来却还被正在手术的病人家属给告了,因为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治疗效果,所以这也让我同学直接凉了心,辞职去当培训老师,后来年收入高达100多万。
聚会的时候我们一聊天才知道他之所以会选择改行是因为某些病人实在是让人太心寒了。虽然在医生面前所有的病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医院的医生也有私心,总是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愿意呢?
从医之路漫漫,艰难险阻重重
其实我们同一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上来看,大约2/3的医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会从事卫生行业,因为大部分医院要招收的人,都是对学历以及技能要求比较高的,绝大部分的医学生进不去这个门槛,第二是即便进入了也不是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医生的工作实在是太累太辛苦了,而且一投入进去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根本无法轻易解脱,第三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医生,虽然社会地位比较高,但是他们付出的精力和收入的回报并没有任何的可比性,甚至可以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医生的收入,第四就是在行业里要评职称来晋升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旦投身卫生行业,那么就等于一辈子都要不停的在准备考试和业务考核。
但是其实这些原因大多数还是可以通过意志力来克服的,最致命的一条就是当今社会的环境太过于恶劣,大部分的医疗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总会的受到攻击和诋毁,让一些本来有心想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打了退堂鼓。
成为医生不仅需要业务能力,也需要经济实力
目前随着医学类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大多数的门诊治疗已经不再像以往一样把脉问诊了,被很多的医疗器械代替,所以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缩小了医务人员的人数需求,而且医学类的专业读起来费用还是挺高的,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同样也不低,比如读临床医学专业则需要5年,而且还要再加三年本硕连读,最后才能够拿到这本毕业证书。
这仅仅是8年的本硕连读学制时长就已经让一大批的学子丧失了读研的信心,而且从事医学行业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医学学起来是非常枯燥困难的,而且真正想要从事这行业的人大多数都需要出国深造,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筛选了一些家庭经济基础不是那么好的家庭,再加上不确定的就业方向和人脉关系简单等等的因素,导致一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