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灶面的历史知识
奥灶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起初,它只是昆山的一家普通面馆,名为“天香馆”。由于经营不善,原店主不得不放弃该馆。后来,赵三老太将馆子交给擅长精细小吃制作的绣娘陈秀英,并将其更名为“颜复兴”。陈秀英不仅心灵手巧,而且乐于倾听意见,精心烹饪,使得这家只有三张半桌子的小面馆门庭若市,名声远扬。在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奥妙在灶头上”这一寓意以及谐音,该面馆正式更名为“奥灶馆”。
据说,在同治年间的清朝,玉峰山下有一家小面铺,其主人是一位名叫颜陈氏的女子。她用心经营,吸取了南北面食的精华,创制出了既白且嫩、汤色红亮、油润宽厚的特色红油面。因其色香味俱佳,深受食客喜爱,生意十分兴隆,在昆山全县都小有名气。尽管有同行恶意中伤其红油面为“懊糟面”(意即不整洁),但因其品质优良,顾客依旧络绎不绝。一日,一位读书人光顾面铺,品尝过后提出建议:将“懊糟”谐音的“奥灶”作为招牌,以此突出这一独特的面食风味。随着这位读书人和其他食客的传播,“奥灶面”的名声远播,逐渐成为江南地区闻名的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