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农田水利一般术语
农田水利是一项关键的农业支持系统,它包括了一系列人工措施,旨在保障作物的生长和抵抗自然灾害。首先,灌溉是将水引入农田以补充水分,根据作物需求进行精确调控。农田排水则是通过设施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保持土壤的适宜水、肥、气、热平衡。
机电排灌利用现代技术,如水泵,进行灌溉和排水,提高效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指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而进行的工程技术投资,如防洪设施的建设。旱涝碱综合治理是综合运用水利、农业、林业等手段,解决干旱、洪涝、渍水和盐碱问题,提升农业生态环境。
小流域综合治理关注区域内的水土保持,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减轻灾害,保护资源。水利土壤环境指通过水利措施改变农业土壤特性,使其更适合农业生产。农业水利区划则是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合理规划和开发水土资源。
开荒水利在开发荒地时,通过水利工程改善土壤和环境,以利于种植。旱涝保收田是设计有特殊水利设施的农田,即使遭遇极端天气也能保证高产稳产。圩区水利涉及圩区内防洪、灌溉、航运等多个功能的水利建设和管理。
围海造田是通过水利工程和生态措施将海洋变为可耕种的土地,扩展农业资源。防病改水则是通过改善水质,预防和控制与水源相关的地方性疾病。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农田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