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中医正骨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正骨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正骨疗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中医正骨疗法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医药技艺,自2006年被赋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这一年,国务院正式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名录,彰显了国家对这一文化遗产的高度珍视和保护。它属于传统医药类别,其起源和影响力深远,特别是在中央地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中医科学院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在2007年被确认为该项目的申报地区和单位。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严格评审,郭维淮、孙树椿和施杞三位杰出的专家被确认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的技艺和经验被赋予了传承和发扬的责任。这三位传承人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他们的贡献被公认为推动中医正骨疗法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保护和弘扬中医正骨疗法,使其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提供独特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正骨疗法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扩展资料

中医正骨疗法是中医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方法,医生通过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手法,最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病人的骨伤疾病,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