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如何实现促进学习的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如何实现促进学习的目标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如何实现促进学习的目标

指导性教学模式,源于罗杰斯的思想,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成长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理念是强调“非指导”而非“不指导”,它区别于传统的指导方式,更倾向于通过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指导,代之以“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的引导。罗杰斯提倡的“非指导性”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促进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自我认知的提升。

在这样的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转化为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目标是营造一个支持性、开放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探索自我,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和倾听,通过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实现他们自身的教育目标,而不再是单方面的指导和控制。

总的来说,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自主性和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在自由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

扩展资料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