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经验之塔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什么
戴尔经验之塔按照直观程度从高到低排序是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写了一本书《视听教学法》,其中提出了“经验之塔”(cone of experience)的理论,对经验是怎样得来的,认为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间接方式的来的。
基本观点如下:
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抽象。但不是说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梯,也不是说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划分阶层是为了说明各个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升到抽象。有效的学习之路应该充满具体经验。教育教学最大的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
3、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经济的思维工具,他把人们探求真理的智力简单化、经济化。把具体的直接经验看得过重是很危险的。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从而导致更好的抽象。
5、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戴尔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媒体应用于教育。有声电影和录音的出现最终在美国教育界促成了“视听教学运动”。
而戴尔的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则是视听教学理论的代表作。爱德加·戴尔是视听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而韦伯、霍本等与戴尔同时代的其他视听教学专家的研究成果也对本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