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学科概况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与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构建生物科技的基石。基因工程,顾名思义,是分子层面操作基因的复杂技术,其核心是通过体外重组,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其能在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这一过程涉及提取供体生物的DNA,使用工具酶切割,与载体DNA连接,然后导入易繁殖的受体细胞,使外源物质能在其中稳定表达,从而产生新的生物特性或产物。
1974年,波兰遗传学家斯吉巴尔斯基首次将基因重组技术定义为合成生物学的雏形。197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颁发,进一步强调了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合成生物学的概念被重新定义,强调基于系统生物学原理的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的核心在于体外拼接,将供体生物基因与载体连接,转入受体细胞,形成新产物或特性,供体、受体和载体是这一过程的三大关键元素。
基因工程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前者涉及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构建,后者涵盖大规模培养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等步骤。基因工程的本质是通过工程手段,打破物种界限,实现定向改造生物,其要素包括外源DNA、载体、工具酶和受体细胞。
完整的基因工程程序包括基因分离、克隆、载体构建、导入、整合检测、产物功能验证、新品系培育、生态安全评估和消费安全评价等多个环节。狭义的基因工程主要指DNA重组技术,而广义的遗传工程则涵盖了传统杂交技术、现代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的产业化实践要求上游设计要简化下游操作,而下游则是上游设计的实施与保障。
扩展资料
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