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评价因子
参照中国国土资源部环境司2002年编写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试行),确定地质遗迹自然属性的评价因子如下:
表5-15 地貌学地质遗迹类简表
续表
表5-16 岩溶地貌地质遗迹类简表
续表
表5-17 环境地质与自然灾害类和人工工程地质遗迹简表
续表
1.价值评价因子:包括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稀有性和自然完整性
科学价值(典型性)。是指公园中主要地质遗迹或地质遗迹组合,在地质科学上具有立典或代表意义。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IUGS)把地质遗迹的科学性规定如下:①代表地球的主要历史阶段并包括生命记录的突出模式;②是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突出模式、重点是在地形发展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如火山喷发、沉积作用等)过程和自然地理过程;③代表重要地貌和自然地理景观的突出模式(如火山喷发、断层等)。国家地质公园要选择各类型中具有国家典型代表意义者,要考虑规模和可视景物的密集程度,以及人文景观的匹配情况。
美学价值。即地质遗迹的审美价值。是指公园中主要地质遗迹对游客审美需要的满足。其价值的高低决定于该地质造迹(或组合)对于游客满足的程度。
历史文化价值。即公园内的人文景观在历史上的重要程度。
稀有性。即主要地质遗迹在国内外的罕见和珍稀程度,景物的稀有性不但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而且对广大公众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功能。稀有性是评价地质公园的重要标准。评价稀有程度时,要从整体上考虑,而不能只着眼于个别景物。如果个别景物虽是国内唯一,但并非地质公园的主体景观,且其他景物总体上属常见者,则不应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大量占有国内外有关地质遗迹数据,是评定稀有性的依据。
自然完整性。是指自然状态的保持情况,是否遭受到人为改变,遗迹的形成过程和表观现象保存系统、完整的程度。
2.条件评价因子:包括环境优美性、观赏的可达性和安全性
环境优美性。是指各种景观(自然、人文)环境配套、协调程度,以及公园自然环境对游人感官、休闲游憩活动的愉悦、适宜程度。
观赏的可达性和安全性。是指通达和观赏视野、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程度。
国家地质公园的评价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严格、政策性强的重要工作。它对于我国建立一个完善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从而达到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地球科学的普及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将为我国建立世界地质公园从而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接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