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湖南上千民办高一生或遭清退一事
近日,江苏泰州、湖南怀化的多所民办高中的学生因为没有学籍面临被清退。 学生上了一段时间学却没有学籍为什么?是因为按规定没有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的学生不能被普通高中录取,以往各地会通过民办高中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就读高中的机会,但这几年随着政策收紧,很多民办高中无法再提供学籍。民办高中学籍问题背后是普职的配比政策收紧。
在湖南怀化,民办高中违规招收低于普通高中最低分数线而被清退的考生可能有上千名, 怀化市共21所民办高中,此前一些学校向这些中考未过线、无法就读普通高中的学生承诺,往年以低分进校的学生,后续补上了学籍。但今年随着教育部门严抓招生指标,落实中考生在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按照1:1分流的政策,使得这些学生将被清退。教学质量暂时不高的民办学校,生源不稳定、不充足,于是可接收小部分没达到普高录取线的学生,算是地方开的口子, 普职比例收紧后,民办高中会受到点影响。而在全国其他地方类似的情况也在发生。
国家对这两类教育的比例要求为大体相当”,很多地方严格按照1:1来执行,通过中考顺利升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只有50%。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不愿意给孩子选择职业教育这条道路。其实职高应是 普高之外的人才培养途径。
从中考成绩来看,程度稍微好点的同学优先被普通高中录取,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同学就是选择职业类高中或者技校。
在我国,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广泛分布在工、商、财、农、林、水、卫、教等地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普职比的概念也是从当时开始提出。提出普职比是国家通盘对人才的培养和分流的思路,在社会层次的人才分配系统中是合理的。
当时主要是为了发展职业教育,所以教育部逐渐强化普职比,但刚性要求1:1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