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技术的德国铁路无砟轨道的研究和发展
德国铁路在无砟轨道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并率先采用了该技术。德国铁路的无砟轨道开发体系特色在于,德铁制定了一系列基础设计要求,而具体的研发任务则由各公司和企业承担。在无砟轨道投入德国铁路网络之前,必须通过专业实验室的实尺模型振动试验以及全面的性能评估,并且需要获得EBA(德国铁路技术检查团)的认证与批准,才能在铁路线上进行有限长度的试铺。试铺的无砟轨道需要经过至少五年的运营检验,并再次接受EBA的审定。一旦通过,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德国自1959年在衡码开始了无砟轨道的研究与试点铺设。最初,在希尔塞德车站进行了三种不同结构的无砟轨道试铺。继而在雷达车站和奥尔德车站试铺了另外两种结构。到了1977年,德国在慕尼黑试验线试铺了六种不同的无砟轨道结构。从1959年至1988年,德国共在36个地点试铺了21.6公里的无砟轨道,这些试铺包括了各种混凝土道床结构,在不同的土质路基、高架桥和隧道内进行。通过这些试铺,德国不断改进、优化和完善了无砟轨道技术,形成了系列化的铁路无砟轨道产品,并制定了成熟的技术规范和管理体系。同时,还研发了专门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为无砟轨道在德国铁路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的研发工作使得德国成功开发了包括雷达型、Bogl型、Zubin型、ATD型、Getrac型、BTD型、SATO型、FFYS型、Walter型、Heitkamp型等在内的十几种无砟轨道结构。截至2003年,德国铁路的无砟轨道总铺设长度已超过600公里。德国的无砟轨道主要结构分为轨枕埋入式和博格板式两种。最初铺设的雷达型和博格板式无砟轨道均经历了超过30年的运营考验,其状态一直保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