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语言学为什么是冷门

语言学为什么是冷门

语言学为什么是冷门

语言学成为冷门学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语言学研究工作并未受到真正的应有的重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郭锡良先生2020年在接受专访时谈到,“现在中文系确实有一种‘厚今薄古’的势头,对于古典文学、古代汉语和古典文献都考虑得比较少。

我们古代汉语教研室,在我做教研室主任时就提出要15个编制,最多时到了13个,可现在只有8个教员了。……中文系古典这一块,都处在危急的关头,这不是危言耸听”。

二是语言学研究工作枯燥、艰辛,难出成果,难见直接效益。

特别是在以前社会普遍浮躁、短视的情况下难以吸引、留住年轻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三是语言注重经验性,与其他学科相比略显理论性不足。

尤其是与西方理论“格格不入”,甚至被普通语言学认为是语文学、不是真正的语言学研究。20世纪70年代甚至80年代,传统语言学一些重要门类,还未列入高校文科课程。即使列入,也与现代学科体系、招生办法和教学方式不太适应。

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即使是在中文系内部,专心、专门研究传统语言学的人也不多。郭锡良转述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先生的观点说:“搞文学不懂语言学,也就是不懂古代小学(文字、音韵、训诂),就落实不了字词句,变成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并且指出“我觉得现在的很多搞文学的先生,对这个方面重视不够。

扩展资料:

就业前景来说,语言学毕业生找工作压力不大,中小学语文老师、编辑这些工作机会还是蛮多的。这点来看,语言学专业还挺“热门”的,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冷门专业”。

学科发展来说,语言学研究方向超多,像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感兴趣的话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专研,这方面来说,语言学研究还是挺活跃的,也不算太冷门。

但社会上的确对语言学专业了解和认可度不如理工科专业那么高,高考生报考语言学的也不如理工科那么热衷。这点来说,语言学在社会上的确有点“冷门”的感觉,知名度上还需要提高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