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启示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有针对性地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指出了高职院校

国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通过更新培养方案和突出专业技能等方法对学生强化专业培养和就业指导,

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每年毕业生数

量也在快速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许多高职院校关注的

重点和难点。为更准确地了解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

形势及就业状况,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设置与

工作岗位的紧密程度,同时也为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依据,课题组于2008年8月-9月期间对

本校200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并进

行了整理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2008年8月-9月期间,课题组对本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

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调查。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调查对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共发放问卷100

份,收回问卷97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占被调查者的96%;

2008届国贸专业毕业生共四个自然班,有效问卷中一班24

份,二班28份,三班22份,四班22份,被调查学生分布较

为均匀,基本能够反映本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

(二)2008届毕业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毕业生落实工作相对较晚

据调查,截至2008年9月中旬,仅有52位同学落实工

作单位,占被调查者的54.2%,由此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国贸

专业应届毕业生落实工作相对较晚。通过与部分同学的直接

交流和深入思考,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1)就业岗位有限与大学生绝对数量增加的矛盾日渐明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从

“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近年来连续不断的高校

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迅速;而另一方面,在我国

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总量的限制,本身提供给大学生

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再加上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过程

中盲目追求高学历或是片面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无疑

是雪上加霜,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2)参加“专转本”考试与尽快落实工作不能兼顾

根据调查表的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未落实单位的44

位应届毕业生中有59.1%的同学选择了参加“专转本”考试或

继续学习。每年的“专转本”考试在5月进行,学生在毕业前

更多的精力用在了“专转本”的复习与考试过程中,对找工

作热情不高。通过交流发现,很多同学的想法都是为自己选

择“两条路”,先参加“专转本”考试,再找工作。面对激烈

的社会竞争,他们在选择了所谓的“两手准备”的同时,也

可能错过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被别人捷足先登。

(3)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相当较弱,缺乏岗位竞争力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则相对较弱,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比不上本科学生,而同

时在职业技能上又没有明显优势,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缺少

岗位竞争力。再加上一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大城市、好企业、

优岗位、厚待遇等不科学、不合理的就业观念,往往是四处

碰壁,由此给自身带来了更大的就业阻力。

2.自己主动应聘找工作的较少

通过调查,在已落实工作的52位同学中,依靠家里的社

会关系找到工作的比例较高,占69.2%,而自己主动应聘找工

作的相对较少,仅占30.8%(表1)。

表1获得工作的途径调查

你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目前的工作的:

自己应聘家人介绍同学介绍其他

人数(人)16 36//

比例30.8%69.2%//

这一数据,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找工作时受到的来自自

身条件及社会竞争的阻力较大,更多的是通过社会关系来寻

找工作;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了学生对自己应聘找工作的

途径了解不多,依赖心理较重,缺乏受挫或碰壁的勇气。

3.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知识密切程度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在已落实工作的同学中,工作岗位与所

学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只占15.4%,工作岗位与专业知识联系

一般的却高达71.2%,大部分同学在实际工作中,只需要用到

一小部分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仍然有13.4%的学

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知识毫无关系(表2-2)。

表2工作与专业密切程度调查

目前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联系是否紧密:

紧密一般豪无关系

个人简历制作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