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浙戆铁路浙戆铁路历史

浙戆铁路浙戆铁路历史

浙戆铁路浙戆铁路历史

在民国18年(1929年),浙江省政府为了推动浙江南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通过第203号会议决定,自筹资金建设自萧山西兴钱塘江边(南星桥三廊庙对面)至江西玉山的杭江轻便铁路。工程当年开始筹备和勘测,由于资金有限,采取了分段修建、分段运营的方式。同年3月,典礼在萧山举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922年11月30日铁路竣工,1923年1月正式开通。总投资1393万元,除了省府的拨款和建设公债,还得到了银行团和中英庚子赔款的支持。

杭江铁路建成后,浙江省府与江西省府、铁道部以及银行共同组建了“浙赣铁路联合公司”并设立了浙赣铁路局,继续向西扩展。1925年,铁路延伸至南昌,次年9月延伸至萍乡。萍乡至株洲段原属于粤汉铁路,后被铁道部指定划归浙赣铁路局管理。此时,钱塘江大桥已经建成,从杭州站到株洲的路段被称为浙赣线,全长1008公里,包括支线。然而,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阻止日军南下,下令炸毁了钱塘江大桥及周边线路,战后仅杭州至诸暨、江山至上饶段恢复运营。直至1935年开始,经过多年的修复,到1937年12月,这条铁路才再次全线恢复通车。

对于萍乡至株洲段,清朝时期始于1899年,原为运输萍乡煤炭而修建,1905年建成,原本隶属于粤汉铁路,但在抗战后被划归到浙赣铁路局的管辖范围内。

扩展资料

浙戆铁路,建于1899年,并于1929年起由杭江铁路展筑至萍株铁路而成,是我国早期铁路干线之一。线路自沪杭线的终点杭州站向西延伸,经萧山、诸暨、浦江、义乌、金华、龙游、衢县、衢州、江山等地,进去江西省境内,再经玉山、广丰、上饶、横峰、弋阳、贵溪、鹰潭、余江、东乡、进贤、南昌县、丰城、樟树、新余、分宜、宜春、萍乡,进入湖南境内,经醴陵市,达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