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注册会计师怎样查账

注册会计师怎样查账

注册会计师怎样查账

注册 会计 师怎样查账

注册会计师怎样查账?以下就是对注册会计师怎样查账等等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下是现代注册会计师的四种查账方法:

一、账证核对

注册会计师之所以能够通过会计报表、账册以及凭证的核对,查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并对之下结论,是与其审计对象——当前财务会计的特征分不开的。财务会计的主要特征及账证核对的主要方式是:

1.原始凭证的要素能够说明经济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金额、数量以及具体负责的人员。查证原始凭证的目的就是通过要素的牵制,达到能证实已发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因此,只要查对证实账册记录的原始凭证是否存在、要素是否完备,往往就能判定过去的经济业务有否发生。

2.复式记账能够说明经济事项发生时的来源与去向。由于复式记账能清楚地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双重记录说明企业资源的来源与去向。因此,熟悉了复式记账,就能随心所欲地将账本所记的内容,转化为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过程录像。复式记账的科学性,就在于此。

3.权责发生制会计能够很好地确认应尽的义务与应得的权利,并能较好地将这些权利与义务进行适当的配比。会计并不比较现金收支,而是力量与成就、劳务的获得与提供、所取得的(货物或劳务)价格总计与处理(货物或劳务)的价格总计。所有这些均包含在‘成本与收入’和‘权责发生制’会计之中\"。

二、函证与盘点

在查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账表核对、账账核对以及账证核对之外,还必须对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有形资产进行盘点,对所有的具有权利与义务债权与债务进行函证。

三、内控测试

注册会计师的查账对象是会计的账册凭证。在经济业务相对简单且反映的业务内容不甚较多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翻阅账本作出较有把握的结论。

而作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客户之前,对其内部控制主要关注如下两点:

1.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和相关的各种认定,从而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如果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报表就不太可能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

2. 对各类经济交易的控制。注册会计师特别关心的是对各类经济交易的控制,而不是对会计账户余额的控制。原因在于,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结果(会计账户余额)的准确性主要依赖于数据输入和数据处理(经济交易)的准确性。

四、分析性复核

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大、被审计对象的资料日益增多,注册会计师们被渐渐淹没在浩瀚的会计信息之中。

注册会计师是干什么的

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英文全称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简称为CPA,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在其他一些国家如国际会计师,简称AIA,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第三章业务范围第十一条注册会计师办理下列会计查帐验证业务:

一、审查会计帐目、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出具查帐报告书;

二、验证企业的投入资本,出具验资报告书;

三、参与办理企业解散、破产的清算事项;

四、参与调解经济纠纷,协助鉴别经济案件证据;

五、其他会计查帐验证事项。

第十二条注册会计师办理下列会计咨询业务:

一、设计财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财务、税务和经济管理咨询;

二、代理纳税申报;

三、代办申请注册登记,协助拟订合同、章程和其他经济文件;

四、培训财务会计人员;五、其他会计咨询业务。

如何才能任职注册会计师

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提出了系统的要求,描述了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素质,一个是实务能力。

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注册会计师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涉及到很多方面。

首先,职业技能是建立在基本技能基础之上,后者包括人际沟通的技能、思维的技能、表达的技能等等。

其次,智力技能,即思维能力,表现为发现因果关系的能力。专业劳动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是从看似没有联系当中发现因果,从混乱当中找到秩序,从结果看到原因,从过程看到趋势,从历史看到未来。

最后,还需要掌握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经济组织的技能。因为经济规律、组织规律、企业规律是会计规律的依据。

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坚持原则,不能承接超出自己专业能力的业务。注册会计师要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有科学客观的评价,不承担超过自己能力的业务,这是职业精神的体现。

实务经历。实务经历也是成为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所以在读的学生不能 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因为这不是一个知识考试,而是能力和资质考试,不适合 没有实务经验的学生。

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几种类型

按审计的业务类型分,可分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是审计机关经常要开展的审计业务。

绩效审计,也称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对照预先确定的评价标准,对审计项目是否实现预定目标或者达到既定标准进行检查,对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出独立评价,对影响各种效益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为有关部门和单位改善管理、合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计业务类型,是审计机关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监督。

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运用多种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

按审计涉及的领域分,可分为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涉外审计,也称六大业务格局\"。其中,财政审计包括中央财政管理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地方财政收支审计、税收征管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农业资金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内容。

按实施时间分,可分为事后审计、跟踪审计和事前审计。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或经济业务完成之后所进行的审计。

跟踪审计也称事中审计,指在相关被审计事项的发展过程中介入,并跟随被审计事项的发展过程持续进行监督的审计活动,包括项目跟踪审计、资金跟踪审计和政策跟踪审计。

事前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主要是对计划、方案、预算制定等事项的审查。

web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