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文学批评 名词解释

文学批评 名词解释

文学批评 名词解释

文质彬彬 ( wén zhì bīn bīn )

解 释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 处 先秦·孔子《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用于男性

示 例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4章:“陈教授~从容不迫地说。”

近义词 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反义词 野调无腔、出言不逊

温柔敦厚发 音 wēn róu dūn hòu

释 义 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

出 处 《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

示 例 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要“~”的。(闻一多《诗人的横蛮》)

用 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态度温和。

近义词 温文尔雅、温情脉脉

反义词 尖酸刻薄、出言不逊

诗言志:

【注释】(1)帝:指舜。(2)夔:人名,相传是尧舜时掌管音乐的人。(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乐。(4)教胄子:胄,长。这句谓教育子弟,使其成长。一说,胄子指嫡长子。《史记�9�9五帝本纪》作《教子》。(5)直而温:正直而温和。(6)宽而栗:宽弘而庄严。栗,坚貌。(7)刚而无虐:刚毅而不苛刻。无,不,下句同。(8)简而无傲:简易而不傲慢。(9)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史记�9�9五帝本纪》作“诗言意”。(10)歌永言:永,长。这句谓歌是延长诗的语言,徐徐咏唱,以突出诗的意义。(11)声依永:谓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12)律和声:谓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13)八音:《周礼�9�9春官�9�9大师》: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里金指铜钟,石指石磬,木指木制的祝(音祝,形如漆桶)、(音语,形如伏虎),大抵都属体鸣器;革指鼓,属皮乐器;竹指帘,匏(葫芦之属,古代制笙的材料)指笙,属气乐器;土指埙(音勋,陶哨),兼涉于体鸣乐器和气乐器。这是八音的原始分类法。后来因乐器所用的材料逐渐复杂,分类也好生变化。八类乐器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所以称为八音。 克谐??达到和谐。(14)无相夺伦:不要搅乱次序。 无,毋。(15)神人以和:原书以为神和人通过诗歌音乐可以交流思想感情而能协调和谐。(16)於:音乌,叹词。(17)击石拊石二句:石,磬。拊,小击。二句旧注谓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按:百兽率舞疑为原始社会的图腾舞。百兽指各种化装的动物图腾。

意在笔先词 目 意在笔先

发 音 yì zài bǐ xiān

释 义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 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示 例 所谓沈郁者,~,神余言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用 法 作主语、谓语;用于文章

近义词 胸有成竹

文以载道成语词条: 文以载道

成语发音: wén yǐ zài dào

成语释疑: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成语出处: 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成语示例: 古人说“~”,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

用 法 复杂式;作谓语;指用文章来说明道理

气盛言宜“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 “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平则鸣词 目 不平则鸣

发 音 bù píng zé míng

释 义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也指对不公平的事表示不满。

出 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示 例 “~”,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只能找到这么多了!没办法了,其他的你另想办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