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僧祇律的其他
本律二部戒的波夜提和众学法,也以十法为一跋渠。比丘戒九十二波夜提为九跋渠、六十六众学法为六跋渠、比丘尼戒一四一波夜提为十四跋渠。所有各跋渠之后,皆有摄颂,以便忆持。第一卷首有长行及九行颂明五事利益,相当于劝信序。卷四十末,有《摩诃僧祇律》私记,明本律传译经过。从上述内容,可见本律组织于诸部律中别具一格。
即在本律叙述两次结集文中,都说本律总的内容有九法序︰(1)波罗夷,(2)僧伽婆尸沙,(3)不定法,(4)尼萨耆波夜提,(5)波夜提,(6)波罗提提舍尼,(7)众学法,(8)七灭诤法,(9)法随顺法。本律篇聚,似以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偷兰遮、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众学(越毗尼)、威仪(越毗尼心悔)为七聚,此与《四分律》于五篇加偷兰遮(恶作)恶说为七聚者不同。《四分》及《巴利律》,突吉罗依身口业分为恶作及恶说,本律则以轻重分为越毗尼心悔及越毗尼。戒条次第于诸律中本律与《巴利律》最相近。特别是九十二波夜提的次第,与《巴利律》出入很少。
至于戒相的开遮,本律与《四分律》有些显著的不同。如离衣宿戒,《四分律》明相护衣(即招出前须到衣所在地),而本律通夜护衣(即只须夜间一度到衣所在地)。又还衣法,《四分律》即座还衣,而本律得停至半月。至于捉金银戒多‘染著者’三字,不染着者得使净人畜,也是毗舍离跋阇子比丘许乞医药值的痕迹。总之,本律的限制,是比《四分律》为宽的。
本律四波罗夷每条之后各载制戒时地。其时间为佛成道后五年冬分第五半月至六年冬分第四半月间。但盗、杀、妄三戒因缘中皆有阿难侍佛左右。阿难于佛成道夜生,为佛侍者决非佛成道后五六年间事。制戒处所与所为制戒的人名,本律也多与诸律不同。‘听法’中说一切制听皆在舍卫等八大城。
本律既为大众部所奉持,故所许法相亦与大众部一致。如卷二说舍过去未来佛不名舍戒,与大众部许过未无体相合。卷十四说佛定中安慰五百客比丘,与大众部许佛常在定中而诸有情谓佛说法相合。又大众部为大乘所从出,故本律时流露大乘经意味。捉金银戒说浴金银菩萨形像;‘塔法’说地下涌出迦叶佛塔;大妄语戒说比丘应善观察真实义;波罗提提舍尼中说尸摩利比丘尼入金刚三昧,皆显示大乘说法的萌芽。
本律波罗夷及僧残戒条解释下常引用本生经,亦为特点之一。此种引用,计有︰(1)舍利弗本事名称王及大臣陶利因缘,(2)耶舍本事轻躁众生食地味缘,(3)耶舍母本事名称王夫人诱金色鹿缘,(4)难提本事仙人童子俱舍频头缘(卷一),(5)达腻伽本事众生最初不与取缘,(6)又金翅与龙更相忏悔缘,(7)又大象王与猎师缘,(8)又大身象缘,(9)取衣比丘本事婆罗门为羊所触缘(卷二),(10)瓶沙王本事名称王畏罪缘,(11)又婆罗门杀那俱罗缘(卷三),(12)佛本生罗大波罗二鹦鹉缘,(13)轻躁比丘本事狼守斋缘,(14)增上慢比丘本事贫穷婆罗门缘(卷四),(15)优陀夷本事猕猴缘,(16)又嵩渠婆罗门缘(卷五),(17)二摩诃罗本事伽尸国婆罗门以豆市驴缘,(18)林中比丘本事跋懅比丘畏鸟声缘,(19)又象怖树折缘,(20)譬喻龙王惜宝珠缘,(21)阐陀比丘本事镜面王猕猴缘(卷六),(22)提婆达多本事野干主破水罐缘,(23)六群比丘本事五百猕猴缘,(24)阐陀比丘本事奴阿摩由缘,(25)又奴迦罗呵缘,(26)又王头痛驱狗缘(卷七),(27)阿难本事鹦鹉遮秃掠王缘,(28)优婆难陀本事水獭捕鲤鱼缘(卷八),(29)鸟生经(卷八),(30)《难提本生经》,(31)《三兽本生经》,(32)《象王本生经》(卷十二),(33)《怨家本生经》,(34)《长寿王生经》(卷十三),(35)《迦毗罗本生经》(卷十四),(36)《贤鸟生经》(卷十五),(37)《孔雀鸟本生经》,(38)《鸟本生经》,(39)《鳖本生经》,(40)《罗侯罗六年在胎本生经》(卷十七),(41)《仙人弥猴本生经》(卷十八),(42)《释提桓因本生经》,(43)《猕猴王本生经》(卷十九),(44)《蛇本生经》(卷二十),45佛本生颠多鸟、猕猴、象三兽缘(卷二十七),(46)《举吉罗本生经》,(47)《颠多梨鸟本生经》,(48)《鳖生经》,(49)《鹦鹉鸟生经》(卷二十九),(50)《长者子及贼生经》(卷三十五),(51)五离车童子本事五天子缘,(52)跋陀罗比丘尼本事梳头人供辟支佛缘,(53)又婆罗门女供迦叶佛缘(卷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