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天坑专业”的材料类专业,时至今日,是否还是天坑
在大学的众多专业中,材料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等热门专业,报考热度逐年上升,吸引着大量考生,而材料类专业却一直处于冷门地位,让许多考生望而却步。
更让人担忧的是,材料类专业的社会评价普遍不佳,就业前景不乐观、薪资待遇一般、工作环境恶劣,甚至偶尔存在安全隐患。这些负面评价让大众对材料类专业嗤之以鼻,形成了“天坑专业”的固有印象。
这种评价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固化,人们坚信“生化环材”等于“天坑专业”,导致这些专业在招生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然而,“天坑专业”究竟是不是真天坑?是人们的刻板印象和表层理解导致了这些专业背负了不应该有的“骂名”吗?这让人十分好奇。
今天,我就来谈谈材料类专业。
从价值层面来看,材料学为我国科研做出了许多卓越贡献。在国贫民穷的年代,材料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黄培云院士创立的黄培云粉末压制和烧结理论,左铁镛院士发现的钨钼脆断机制等。这些科研成果既满足了国家重大科研需求,也为材料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行业回弹性来看,人们对“生化环材”四类专业避之不及,也是因为之前行业发展受限,就业对口度低,与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相比,显得不够“高大上”。然而,2015年之后,天坑专业从事对口工作的比例逐年提高,转去写代码、做销售的比例也下降,行业就业情况逐渐回暖。
在科技发展、行业转型的新时代,材料学科如何保持优势?新能源、储能、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材料学科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好。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我认为关于材料类学科甚至是“生化环材”这四个领域被贴上的标签,都应该得到正视。对于高考生而言,如果对这些专业感兴趣,应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再做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