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什么是微专业

什么是微专业

什么是微专业

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提炼开的一组核心课程,使学生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

微专业和辅修专业区别在于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微专业的学位证书,而辅修只有辅修证书。辅修相对于微专业来说学分要少一点,也可以辅修其他学院的专业。与此相对应的,微专业也要比辅修完成更多的课程,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而辅修是不需要的)。

双学士一般是3年,一般情况下在你本学位的大二年级,开始上双学位。与本学位同时毕业。辅修与双学位的学习情况差不多,只是辅修一般的所修的学分在双学位学分的一半以上,才能拿到辅修。等一年转专业,肯定会有一部分的内容跟不上了。

每周六、周日修读。不过到最后还是要考外面的证书出来,才真正有用。辅修是指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一个专业。辅修专业分为辅修、双专业、双学位三个学习阶段,学生修读完辅修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才有资格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双学位是指修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任意两个专业的学位。

高校开设微专业的必要性:

据媒体报道,日前广东工业大学首个微专业智能建造正式开班。今年,该校启动微专业项目建设工作,计划每个学院至少开设一个微专业,充分利用科研与企业资源,打造一批“小而美”的特色人才培养项目。

不独广东工业大学,据媒体统计,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高校都陆续开设了微专业,一些高职院校也面向高职学生开设了微专业。开设微专业,已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

开设微专业的探索,对推进高校的整体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不但可以积累一批跨学科课程,还可以积累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要鼓励各学科专业老师结合学科前沿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开设跨学科课程,就需要进一步赋予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建立激励教师重视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整体提高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应该使每一门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