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全省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48万,辖10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6个县(市、区)。全省地形南北狭长,由北至南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一、陕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在能源、矿产和生物资源方面。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42.61万亿元,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33%,居全国第一位。在探明的主要矿产中,陕西有50多种居前10位。能源资源方面,煤炭储量1676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4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6-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1万多亿立方米。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二、陕西省是中华民族文明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历史上,陕西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在近代史上,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保存着一批革命旧址。陕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个,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法门寺、西安古城墙等均驰名中外。
三、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保持了11.6%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3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如高新技术产业、果业、畜牧业、旅游业、国防科技工业和能源化工工业等。
四、未来展望方面,陕西制定了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期间,陕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到2012年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超过20000亿元。为了实现发展目标,陕西将继续大力实施“六个战略”,加快“四大基地”建设,实现全省三大区域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省在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