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一名记者的电话居然成了“求助热线”
韩立新是潍坊日报的一名记者,他常说:“爱的芯片,从儿时起就植入心间;人与人相遇是缘分,守望相帮是本能;看到有人遇到困难,心里总放不下。”自幼受家乡淳朴善良的民风熏陶,他在“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助人路上,一走就是30年。而说起最难忘的,就是2005年的那个“陌生电话”……
2005年12月30日下午,韩立新参加完公益慈善活动正在返回的路上,刚出潍坊高速路口,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韩立新经常跟随“志愿者团队”到山区村落奉献爱心。图片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韩记者吗?我是涝洼村王军(化名),儿媳生多胞胎,正在向潍坊赶,你给联系个医院吧。”“好的,待会告诉你。”谁打的?从哪赶来?叫啥名字?都没有听清。韩立新立即开始联系市人民医院。类似的求助电话韩立新接过很多次,每次他都立即答应,他的电话也被称为“求助热线”。
孕妇顺利入院,进入产房待产……上午九点,一个、二个、三个,生产很顺利。“还有,好像不只一个,继续准备。”医生提醒说。第四个出生,间隔10多分钟,第五胎又出生了。面对五个新生命,老王一家喜中有忧,未来生活的压力让这个农村普通家庭深感不安。韩立新了解到情况后,连夜写下新闻稿,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唤起更多爱心,帮助这个五胞胎家庭渡过难关。
2006年元旦一早,潍坊日报《鸢都喜降五胞胎》的消息刊播,许多看到新闻报道的市民纷纷赶到医院探望这个家庭,为他们捐款捐物,韩立新也捐助了1000元。老王一家对韩立新有道不尽的感激之情,韩立新却说:“应感谢那些好人,今后有困难,再给我打电话。”
韩立新(左三)与慈善义工一起看望困难户家庭。图片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十多年过去了,此事平淡忘却了,老王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在潍坊日报报社成立30周年时,韩立新撰写了短篇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更是他内心的真是写照。文章大意说,一个周末他在县城一家培训机构门口,看到当年的老王骑三轮车带着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这真像是一道风景,让人羡慕。老王没有认出身边经过的韩立新,韩立新更没招呼他们,怕打扰这一家人的宁静生活,只默默为他们祝福。不少年轻记者读了这篇报道后十分感动,问这是真的吗?是真的。韩立新帮助过许多陌生人,劝导家庭和睦、帮助寻医问药、帮助孩子上学、解决经济困难……“有困难,找老韩”的口号也叫得越来越响。
更多\"爱心记者\"韩立新故事
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网友点睛】韩立新是一个低调的“好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韩立新从来不把助人为乐挂在嘴边,只是希望自己能帮人解决困难就感到满足。韩立新得知的青岛一个孩子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爱好写作。于是韩立新就帮助那孩子直到大学毕业。如今,那孩子在北京事业有成几次要答谢,他总拒绝,说:“只要好好工作,有能力了,再去帮助别人,就心满意足了”。“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这一优秀品质,在他身上彰显无遗。在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德行善举大力宣传褒扬、进行奖励是应有之义,但对像她这样的好人而言,最好的嘉奖也许就是看到他人因为自己的援手而走出困境时内心的那种满足感。从这一点来看,韩立新是很低调的,他只是默默帮助他人,默默为社会做贡献,但这样“低调”的好人,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