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学校为何分一本,二本

中国人口巨大,优秀人才有限,优秀的老师更是屈指可数。我们把有限的老师圈在指定的学校,优秀的学生也被选拔进来,再配上优质的资源,是不是能将利益最大化?这就跟种地一样,好苗重在好地才有好的收成。
在我国最好的大学是北大清华,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的符号。而我们从小就是听着清华北大长大的,谁谁考上了都是一种荣耀,是光宗耀祖的。对于我这种实力欠佳的学生,面对高考压力的时候,我们也常常调侃到底是考北大好呢还是清华呢?然而跟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考上清华北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进入了中国最高学府有着最好的资源,你的老师是全国最优秀的老师,你身边的同学都是别人眼里的大神,你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会。而清华北大就是一本中的一份子。
那么一本和二本的区别是什么:一本大学大都是部委直属大学或者“211工程”大学,而二本大学大多为省属大学或者非“211工程”大学,二者在师资、硬件,资源等方面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学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对来说,考上一本大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读的是二本。
简单说就是,一本是重点大学,公办的。二本也是公办的,但是省属,师资实力、配置相对较差。因为国家已经把资金和配置大多投入一本了,没太多精力建设二本了。但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高的教育,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才在一本之外增设了二本,三本甚至大专。
如果像恢复高考那会儿一样,只有一本,只有屈指可数的顶尖学府可以招生,那么现在的升学率依旧跟当初一样低——只有最优秀的那批人才能接受继续教育,那么社会就不会进步,全民素质如何提高?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考入一本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走上了人生巅峰,就不用再努力了。现在的社会更加看中的是个人能力。虽然学历和学校是敲门砖,但如果你能力足够出众,哪怕就是在二本院校未来也依旧能够拥有好的工作和发展。不过前提是,你要比在一本院校的学生更加努力,要提早准备,不被舒适的环境变成懒惰的井底之蛙,一定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