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来几年需要什么专业的人才,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10
参加过2000年年初深圳应届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人,对那万头攒动、摩肩接通的场景恐怕至今仍心有余悸。短短两天的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10万学子。这个面积仅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三百多万(户籍人口不足一百万)的边境城市一下子变得热闹拥挤起来。优美洁净的环境、良好的工作待遇、灵活的用人机制,这一切如同磁石般强烈的吸引着等等学子们那待放飞的心。这个20年前的边境小村落,而今已成为百万毕业生心目中的理想王国、寻梦之地。
深圳的高速发展举世瞩目,究其原因,除了特区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力于大量高素质人才。在深圳召开的“199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会”上,深圳市常务副市长李德成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而经济的发展又创造了更大的人才需求,二者已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深圳人才需求有何特点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其一,深圳需要大量人才,高度重视人才并且已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产业经济的发展以人为本,深圳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上可谓不惜血本。据介绍,深圳近几年每年对教育的投入达7-8亿元。然而,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深圳只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培养的人才无论从教量和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正因如此,深圳高度重视广纳天下英才,为其所用,深圳市人事局提供的有关资料表明:深圳自设立特区以来,20年间共接收市外毕业生9万多人。从1997年起,每年坚持接收市外毕业生1万人。深圳是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城市,其市民基本上是来自全国各地,因而没有“本土”和“排外”意识,不象其它一些省区和城市那样,搞地方保护主义,相反,深圳还积极为吸收市外毕业生创造宽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硕士、博士生进深圳无指标的限制,本科生由各单位录用,实行指标“核准制”而非“限额制”,不论多少,只要符合条件就予以放行。这些措施的施行,无疑为市外毕业生进入深圳提供了便利,减少了不少后顾之忧。
深圳人才需求的另一个特点是学历层次高,偏爱“名牌”。近年来深圳引进人才的层次逐年提高。据统计,1999年深圳接收市外毕业生1万多人,其中博士生有218人,硕士生2200人,本科生778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占叨呢,高层次人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其中市外毕业生绝大部分来自于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等名牌高校和一批全国重点大学。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院校的毕业生,较难获得深圳用人单位的认同。
从人才需求的专业分布上看,主要是理工类毕业生,尤其是计算机、电子、通信和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占极大比例。相比之下,文史类毕业生中,除外语、法律等少数专业的高学历毕业生外,其它人很难进入深圳。1999年深圳接收的毕业生中,文史类仅占5.9%。
近年来,深圳把似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第一增长点。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配套基地和物流中心。与此对应,金融及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连年保持旺盛势头,高新技术企业的需求差不多占全深圳毕业生需求总量的一半。为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深圳正致力于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和风险投资机制。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些高校十分看好深圳的发展。去年5月,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订协议,决定合作建立一个集产业发展、教学培训和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照港产学研基地”。北大党委书记激务委员会主任任彦申表示,近年内将把深圳建设成为北大在北京之外最重要的产学研基地,今后北大将把几个重要的高科技产业的研发和生产放在深圳。近期将首先建立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两个基地,并协同深圳市和香港科大共同建立一个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这些都表明,在今后一段时期,深圳高科技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高科技人才将成为深圳人才需求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