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有什么关于纳米生物陶瓷的研究

有什么关于纳米生物陶瓷的研究

有什么关于纳米生物陶瓷的研究

纳米生物陶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先进材料,它由纳米级的显微结构组成,与传统陶瓷相比,展现出独特的性能。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和缺陷尺寸等均达到100nm量级。这些微小尺寸带来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使得纳米生物陶瓷具有显著不同的特性。

生物陶瓷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因其无毒、与生物组织相容性好和耐腐蚀性而备受青睐,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人工骨、牙齿种植体等。研究已从简单的替代和填充发展到永久性固定,从生物惰性材料发展到生物活性材料。

然而,传统陶瓷材料的低温性能差,弹性模量远高于人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断裂,强度和韧性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纳米材料的诞生为提高生物陶瓷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提供了可能。纳米陶瓷的晶粒更细,晶界更多,有助于提高断裂韧性,展现超塑性。此外,表面效应增加了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诱导能力,有助于早期固定。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纳米固体材料具有更强的细胞吸附和繁殖能力,可能因为更易降解、表面粗糙度改变和更强的表面亲水性。纳米陶瓷粉体的应用提高了生物陶瓷材料的致密度和韧性。

中国四川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纳米人工骨,这种高强度的复合仿生生物活性材料能与自然骨形成生物键合,易于与人体肌肉和血管结合,并可诱导软骨生成。此外,科学家还设想将纳米生物陶瓷用于人工眼球,实现同步移动和视觉功能。

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材料领域也显示出巨大潜力,如作为药物载体,在磁场作用下定向治疗。TiO2纳米微粒在光照下能分解微生物蛋白质,用于癌细胞治疗。

纳米技术在细胞分离、染色和抗菌性材料开发等方面也有所应用。尽管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取得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制备技术、材料开发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