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哲学专业有什么用的问题
” 近来,网上发表了这样的争论:学习哲学专业有什么用?没填志愿被调剂过来的,冷门专业,找不到工作,人才市场上一听到哲学专业的就置之不理。面对这些现象,我们怎么办?在网上援引一位哲学教授的观点分享。哲学有什么功能? 无用与大用“哲学有什么用处?”这是哲学家和哲学教师们不得不经常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他们自己觉得比较尴尬和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人嘲笑说“哲学能当饭吃吗?”实际上,作为哲学教师,也曾经有许多学生问过我:“学哲学有什么用?”为了变被动为主动,我讲哲学时第一节课往往首先对学生说:“请大家不要问我哲学有什么用,因为我认为哲学的最大用处就是无用!”可是,大家为什么不问空气有什么用、水有什么用?对于肉身或身体来说,我们须臾离不开空气和水;对于心灵来说,我们须臾离不开思维,而哲学就是我们思维的元动力。如果不喝水我们有饥渴感,难道我们不思维心灵就没有饥渴感吗?的确,哲学没有器物之用;可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除非死去,哪个人能够离开空气?除非死去,哪个人不思想?难道心灵就不需要思想吗?实际上,心灵需要哲学的滋养,无论自觉与否,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受过各种哲学思想的影响。换言之,有了哲学心灵才会变得自由、自主和高尚。因此,假如说哲学最大的用处就是无用,那么应该再加一句话:“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哲学帮助我们思考问题。思考是人作为人的特征和标志。大家可以注意下列一些现象:为什么入学时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经过哲学的训练,其整体素质会得到明显提升?众所周知,最近几年,哲学专业的吸引力并不大,哲学专业往往是被调剂来的,因此分数相对比较低。可是,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却以自己的表现证明了哲学训练的重要。譬如,我们自己的学生,这几年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相对低些,但是到毕业时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就未必低于别人了,他们往往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为什么大多数历史时代都与大哲学家或他们的思想相联系?孔子、孟子、董仲舒、朱熹、康有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康德、马克思……人类独特的、超越其他存在或动物的最优秀的品质或能力不是别的,而是思想、是智慧。人跑的不如马快,但马却被人驾驭;人不如牛力气大,但牛却被人驯服;人无虎豹那样的尖牙利齿,但这些猛兽却被人类挤压得都几乎没有了生存之地。无论人类文明的前景如何,目前,除了偶然出现的病毒———HIV、SARS或致病性禽流感———之类的东西,其他动物似乎都已经不是人类的对手。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遭到无情的挤压,很多种类的动物只能在动物园里延续存在。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存在,不得不考虑保护其他动物生存权利的问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我们现在每周双休息日,还有长假期,可是我们的生产能力却仍然往往处于“过剩”状态。人主要是靠自己最独特的资本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文明的,那就是依靠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各种具体的有用知识的思维能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