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考生 作为家长不懂自主招生也不懂大学和专业 怎样给孩子志愿填报分忧呢
高考是在分数的基础上,为自己填志愿争取更多的选择。俗话说七分考,三分填,考生用12年的时间争取考一个分数,却在短短几天之内要求填一个好的志愿,失误率比较高,志愿填报尤其重要,它决定将来就业方向与职业高度。
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这是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困扰家长与学生最大的问题。除了前1%的考生可以学校与专业兼顾,其他的学生似乎都要在两者之间选其一。如何选择,才能对将来就业有最大的帮助呢?
建议一:什么专业都无所谓
如果考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专业,也不够明确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那么就以学校为重。前期收集好信息,把握孩子的分数所在层次,尽力填报好的学校。
建议二:如果有着明确的专业范围,还是以专业为重的,毕竟工作的时候看的是你的实际能力。不能够一味追求学校而忽视重要的专业。
那么具体怎么选择专业与院校呢?以孩子兴趣为主,有了兴趣才有学下去的欲望。那么在筛选专业与院校时可以先确定想报专业的范围,从而缩小院校范围,这样查找起来比较省时间。
如何选专业
一、性格、兴趣学科匹配度
如何根据自己的性格与兴趣选择专业,可以在专业高考网站上做一个“生涯测试”,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可以参照测试结果推荐的就业方向,从而确定专业选择。这是非常省事省力的方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擅长和兴趣,确定某一个专业,了解每一个专业的课程,要学什么,自己擅长的学科能否匹配,比如说,你要学金融工程,那么这个课程对数学的功力要求比较高。
二:专业类别排除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可以确定某一大类,在大类确定后,将其下属专业一个个列出,把不感兴趣的、不擅长的排除,然后就从剩下的专业中选择,范围很小的话,可以在志愿填报的时候都选择,毕竟现在平行志愿能够填报的专业很多。
如何排除?
1、了解专业内涵
所谓专业的内涵,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
不少专业的名称并不能反映出专业的实质和将来的职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电气信息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的就业领域都是大不一样。
因此,要了解专业内涵,不要望文生义,使自己后悔从而影响就业前景。了解专业内涵可查阅高校的招生章程,也可以看学校招生网上关于专业的介绍。
2、了解课程设置
根据孩子学习成绩和能力定专业,不少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与高中那些课程关联很大的。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和化学关联很大的;土木工程与物理的力学关联最大;电气工程与物理的电气课程关联最大等等。搜集这些内容是为了避免孩子将来上的专业都是自己不喜欢的课程。
3、专业的就业方向
志愿填报的专业,是将来职业发展的第一步选择。大学毕业后,很多人想要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但是现在这种对口就业现象越来越少,很多是因为在填报之前对专业不够了解。所以报前应该详细了解所报专业以后可从事的工作,就业都在什么类型的单位等,选择孩子喜欢的专业,清楚将来的就业方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专业的就业形势会怎样,前景如何?可以先了解所报考院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这些一般可以从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几个方面和途径去了解。
当然热和冷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可以用回顾法再根据社会需求、政策变化等来前瞻预估。
如何选学校?
根据孩子预估分数或者高考最后结果,找到孩子分数能够匹配的院校层次。但一个层次院校依然很多,那么这个时候只能用最笨的方法进行筛选了,一个个查,一个个排除。
应该搜集信息
一、 学校的历史沿革
学校的历史沿革就像学校的简历,记录了学校一路走来的历程。关注学校的历史沿革,重点要关注学校名称的变化以及学校发展,有无合并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情况。
二、地域因素
学校所在地域,是家长和考生都十分在意的点。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去偏远地区,那么这地方的院校就可排除了。
如果不特别计较地域的话,就可以用相对较低的分数去上很不错的大学,比如新疆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等。
三、学校历史招生数据,
学校历年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人数、最低分、平均分
历史招生数据是选择学校的最重要的参照标准。在据分选学校时,学校历史平均分和最低分是两个重要的参照线。如果考生的分数近似甚至高于学校历史平均分,则录取的可能性会稍大一点。如果考生的分数在学校历史最低分附近,那么在填报的时候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