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株洲的社会

株洲的社会

株洲的社会

截至2012年底,全市普通高校7所,在校研究生1129人,毕业生230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7.3万人,毕业生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万人,毕业生1.8万人。有各类学校1493所,其中普通中小学637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823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高考总上线率99.2%,排名全省第一,二本以上一次性上线率43.2%,排名全省第三。安排教育支出24.7亿元,较上年净增5.1亿万元,增长25.8%。完成合格学校建设投资6572.1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的扩容累计完成投入17943万元,已完工5所;直属高中提质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13个学科基地和特色项目基地。 高等院校 湖南工业大学 职业院校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株洲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校 株洲职工大学 南方动力机械公司职工工学院 株洲广播电视大学 著名高中 株洲市第二中学 株洲市南方中学 株洲市九方中学 株洲市一中 株洲市第四中学 株洲县第五中学 株洲八中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 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醴陵市第一中学 醴陵二中 醴陵四中 攸县第一中学茶陵县第一中学炎陵一中  截至2012年底,株洲共有体育场地1319个。其中,体育馆15座,运动场204个,游泳池17个,各种训练房1252个。株洲曾成功承办了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和湖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2006年省“十运”会上,株洲市体育健儿夺得金牌160枚、银牌131枚、铜牌98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省第二。在省七届残运会上株洲市残疾人运动员获得金牌64枚,银牌28枚,铜牌15枚,总分居全省第一。2007年成功举办了迎奥五环潇湘行株洲市工人趣味运动会暨市第三届大众体育运动会等群众体育运动。湖南省第四届农民运动会夺得6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三。湖南省青少年体育比赛金牌总数和团体部分全省第三。

2012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建设农家书屋299个,完成省实事目标任务的127.1%。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0.2个百分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保护目录11个。出版图书137种、报纸42种、期刊8种。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16元,增长14.5%。其中,工薪收入16975元,增长14%;经营净收入3076元,增长16.5%;财产性收入1404元,增长20.6%;转移性收入5821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2元,增长17.6%,增速高于城镇3.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5719元,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4221元,增长11.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1032元,增长21.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3:1缩小至2.36: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810元和7656元,分别增长14.5%和14.1%。

(以上请参见《株洲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国内:湖北省黄冈市、山东省威海市、河北省唐山市、四川省德阳市、重庆市合川区、河南省商丘市

国外:南非-彼得马里茨堡市、挪威-腓特烈斯塔市、韩国-京畿道抱川市、越南-芽庄市、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依市、美国-德拉姆市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中,扎囊县成为了株洲的对口援助县。从1994年至2014年,株洲援助扎囊县资金6000多万元,援建了新农村、市政、交通等方面的项目,还派出大批援藏干部和医疗卫生人员等支持扎囊县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株洲市援建的“株洲路”位于扎囊县最繁华的地段,道路两侧政府机关、医院、商场、学校等林立。除了道路外,株洲还在当地援建了一个“株洲广场”和一座“株洲宾馆”。

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同样也是株洲市对口援建县。自1994年以来,株洲共无偿支援其钱物38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泸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泸溪县一条长达5公里的道路,原本叫沅江路。株洲市对口援建泸溪县时,先后投入援建资金1200万元,对这条道路实行提质改造。为感谢株洲人民对泸溪的支持,特改名为株洲路。除了株洲路,在泸溪县第一中学内,也有两栋教学楼是以株洲来命名的,叫株洲一教学楼,株洲二教学楼。我们株洲有湘江风光带,株洲也为泸溪县提供资金,修建了泸溪县城的“株洲路风光带”。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