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大一,不敢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感觉走不下去怎么办

大一,不敢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感觉走不下去怎么办

大一,不敢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感觉走不下去怎么办

专业选择一直都难题,高考后报志愿需要在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录取概率估算和自己能接受的专业范围内综合考量,已经很难了;如果还想要考虑学校所在地域和对当地气候及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就更难。显然这还不是让人觉得选专业困难的终点,换专业有点像换赛道,有点想人生处在一个分叉路口,你只能选其中之一行走,必然会失去走另一条路将遭遇和体验的一切可能性。

静态视角下列“成本收益”表帮自己思考和选择。“静态”的意思,就是指不太考虑复杂多变的情况,用通用的评判标准帮自己梳理思考,比如学校排名和专业排名,都是非常简化的贴标签式的描述一个高校一个专业“好”或“不好”的办法,这些描述通常是稳定不变或变化很小的,不管你去到那所学校那个专业到底会遭遇什么,有什么不确定因素会影响自己。

通常被推荐的梳理思路并帮自己做决定的办法,是为自己列一个“成本收益”表,把换专业和不换专业的利和弊都一一写下来,并按重要性给每个因素对应的利弊赋予一个带有权重的分值,然后再来给出综合分数,最后选综合得分最高的那个选项。

不过这个静态视角和列表方法从逻辑上看虽然让人感觉挺有合理性正确性,但这依然是困难的,因为一方面它非常依赖于你对自己的了解(否则你很难对每个考量因素给出合适的权重分值),另一方面则是人本身和环境本身的动态及不确定性无法被精准估值——正如你所说“ 之前有过一个很好的学校招我进这个专业,当时我也很怕,很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进去了以后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等等。”你会发现即使有好学校和喜欢的专业摆在面前,你却被其他因素影响到自己。

动态视角下列“自我分析”表帮自己思考选择

你“担心自己做不好”,害怕“进去之后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这个自我觉察,颇具动态的意味——你已经意识到,就算目前看起来都是想要的,未来也可能要不到——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而你现在大一阶段重新面临再次选择的机会时,你再次感到害怕不敢选。所以我觉得你可以做的,恰恰是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做一下“自我分析”——“

当我们感到害怕时,我们更多时候害怕的是不确定性本身——不知道自己换了一个赛道会发生什么自己的感受会怎样,会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能不能回避掉不想要的,是我们选择时纠结所在,找到相对清晰的答案就是前面说的用静态视角来做,但,其实真实的世界一切都是流变的,没谁能保证自己换赛道后一定事事都尽如人意——我是在说,我们希望此刻就想确定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也许被这个任务卡住了才动弹不得无法做决定。

可是,经过自我分析和思考后的老生常谈,会更有力量——你可能不会再持续现在纠结卡顿到动弹不得的感觉,而是有勇气去做出选择了。毕竟,一直纠结着卡顿着,其实也是一种选择——选择什么都不做,呆在现在的专业里就像被命运安排。而我认为,这与你思考之后选择不换专业带来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