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低就业率为何还招生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低就业率为何还招生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低就业率为何还招生

截至日前,江苏省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超过六成,也就是说,还有超过四成的人工作没有着落,有些专业,诸如工商管理、经济学等,就业率更是每况愈下,但招生却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已经毕业的杨同学工作还没有着落。他在某农林院校学了4年工商管理。全班30个人,虽说到目前为止十多个同学找到了工作,但是工作令人满意的凤毛麟角。大学4年,他们学过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等课程。“最后看来,还是营销学、会计学比较实用。找到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去做销售员或者会计。有一个同学到苏宁电器做销售,月薪2000多元,在同学当中算很好的了。”就业率这么低为啥还招生工商管理专业是众多高校近几年热衷于开设的专业之一。但来自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江苏省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总量超过6万人,属于严重供大于求的一类。工商管理专业,已经连续两年初次就业率没有超过60%,低于同期平均水平20%至23%。就业率这么低,高校为什么还继续开设这些专业?镇江市人才市场一位长期跟踪研究的专家表示,这与开设这些专业的成本有关。“我了解到,每年高校申报新增专业时,机械等专业很少有院校报,而管理、法律等文科专业大家抢着报。因为前者投入大,仅实验室设备有的一台就要上千万元;而后者办起来要容易许多,只要有老师和教室,就能给学生上课了。”南京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副主任许宏报说,一个学科的设置,首先要考虑它将来能对应什么岗位。但现在好多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好多高校开设的专业,如工商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文秘等等,就像万金油,好像适应面很广,但针对性却很不强。“我遇到过一次招聘,一个宾馆招一名日语翻译,有两人应聘,一位是旅游服务专业的大专生,只有简单日语基础,另一位是日语系本科生,但饭店最终选择了前者。因为招聘人员认为前者针对性更强,而语言可以在短期内进行强化学习。”只懂一点理论,没有实践经历,也造成某些专业就业困难。“例如会展业,现在很热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展览、动漫专业。但这些专业培养的学生还是找不到工作,每年国家仍要从海外引进大量人才。这是因为,我们高校教的都是些理论知识,很多学生四年里甚至没有去会展公司实习过一次!”因师资设专业是在卖“咸鱼”“现在很多高校,不是根据社会需要去培养人才,而是根据自己现有的师资开设专业,结果卖的都是‘咸鱼’,可市场需要的是‘鲜鱼’。”许宏报认为,高校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研究就业市场,制定长远的学科专业规划,“一些专业刚上马时可能会增加暂时成本,但一旦学生毕业时工作好找了,‘出口’畅了,招生这个‘进口’就会旺起来。其实在国外,包括美国,并没有这么多大学,绝大部分是职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叶忠教授认为,依据劳动经济学的“蛛网理论”,长学制的专业教育有可能出现“迟滞”现象,如我国大学生的培养周期一般为3-4年,加上专业的调查论证和申报审批所需1-2年。这样,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之间往往存在4-6年的时间差,反映在实践中,就可能出现教育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这一现象,需要政府干预,需要统筹高校与社会需求,并进行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等。“还有,普通大学生的定位应该在精英和农民工之间,很多地方院校、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看齐,本科院校盲目地升级、升格,造成培养模式的趋同,必然带来专业的同质化。这其实是对学生、对社会很不负责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