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的鄙视链是怎样的
金融业,这个散发着金钱魅力的领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加入。它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额财富,而且在近两百年间扮演着经济引擎的角色,甚至塑造了“巨无霸”般的神话。然而,当你投身其中,追求那一席之地时,你是否意识到这个行业中隐藏着一层层的尊卑之别?
鄙视链,现实版的等级划分,如同一面精密的天平,衡量着金融业的尊荣与地位。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隐形的等级金字塔:
1. 毕业院校的鄙视链:
清北双雄(> 清北硕 > 藤校硕 > 人大硕 > 外经贸硕) 外地985硕 > 其他硕士 > 博士 > 海龟硕士 > 其他本科
其中,清北本科生(> 光华 > 清华经管)对其他商科专业的鄙视(金融 > 管理 > 经济 > 会计 > 资评/技经/国贸等)尤为明显,而其他非金融专业出身者则根据学科细分(> 数学 > 物理 > 统计 > 计算机 > 机械工程 > 土木工程...)。
2. 行业内部的鄙视链:
金融圈内部也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对冲基金 > PE/VC > 投行 > 咨询 > 商业银行 > 保险公司 > 四大 > 其他,其中投行的鄙视链(> 高盛摩根 > 中资大行 > 中小券商)尤其明显。
3. 职位尊卑的较量:
基金经理(> 保代 > 销售 > 分析师 > 后台 > IT)之间,经理们主导着决策,而销售则需要口才与沟通能力,IT人员则保持神秘而低调。
4. 地理位置的等级划分:
上海 > 北京 > 深圳 > 广州 > 其他,每个一线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尊荣标准,如上海的金融中心区和北京的海淀区。
金融世界中的鄙视链远不止这些,从理财方式(VC > 收藏 > 地产 > 股票 > 保险 > 基金 > 存款 > 彩票)到工作语言(英语 > 中英双语 > 京腔 > 普通话),无一不体现着等级的微妙差异。
然而,每个层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挑战,这些鄙视链并非绝对,而是反映了行业内部的特定价值观。记住,真正的价值并非只在于标签,而在于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努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金融世界,尊重与学习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