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学院概况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起源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采矿科,其采矿系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36年。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汇集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的采矿系,著名教授如马载之、张正平等的加入,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采矿系不断拓展,80年代初开始拓宽专业领域,陆续成立了矿井通风安全专业、矿区铁路运输专业等。这些专业后来发展为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标志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的全面拓展。
在多位杰出学者如马载之、张熙年等人的引领下,学院形成了严谨的学术传统和“采矿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学院经历多次更名,如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期间多位院长如王铁群、才庆祥等人为学院发展做出了贡献。2007年,学院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荣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团队强大,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他们在煤炭开采与矿业安全科技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学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采矿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在国内享有极高声誉。学院设施完善,拥有众多教学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过去五年,学院在科研、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部分毕业生在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担任重要职务,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的未来目标是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致力于为国家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矿业工程专业人才。
扩展资料
中国矿大矿业工程学院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创建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的采矿科,1933年焦作工学院正式成立采矿冶金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将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西北大学的采矿系合并到中国矿业学院的采矿系,1998年,教育部全国专业调整后将地下开采、通风安全、露天开采三个专业合并为采矿工程专业。2000年7月,采矿工程系更名为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12月,学院更名为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07年10月成立矿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