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是什么
流传于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柳腔。乾隆年间,即墨以西水旱、虫灾相继来袭,群众背井离乡,来即墨者甚多。因乞讨困难,便利用他们当地的小调,在乞讨时演唱。
当时灾民演唱的曲调即流传于民间的“肘鼓子”腔,该声腔流传到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曲、秧歌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声腔——柳腔。
柳腔特点
柳腔采用民乐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由弦乐和管乐组成,弦乐主要乐器有四胡、二胡、中胡、琵琶、月琴、三弦、扬琴等;管乐有笙、唢呐、笛子等。管乐主要是用以吹奏过门、曲牌,起过度和创造气氛作用。
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大锣、小锣、吊钹、小钹、哑钹、碰钟、大小堂鼓等,用于打击伴奏。乐谱和鼓点多借用于柳子和京剧的套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