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苏诗歌
在徐志摩的诗集中,有一首名为《苏苏》的诗,展现了他对于美好事物遭遇不幸的深刻同情。苏苏,如同一朵坚韧的野蔷薇,她的丰姿在诗中被细致描绘,然而生活中的暴风雨无情地摧残了她的命运。她的墓碑被淹没在荒草地的蔓草中,象征着她的悲伤和哀痛,却又在荒土中化为血染的蔷薇,象征着她不屈的灵魂。
徐志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夸张,而非现实主义的直接描写,让苏苏的灵魂在诗中化身为清早受清露滋润,黄昏有晚风温存,夜晚有星斗陪伴的野蔷薇。这种大胆的想象,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奇幻色彩,仿佛是聊斋志异的精炼,是仙话、鬼话和童话的交融。通过“野蔷薇”这一意象,诗人不仅赞美了苏苏的美丽,也寓言了她的精神世界,形神并举,使得蔷薇成为苏苏的象征。
全诗以蔷薇为线索,讲述了苏苏生前的痴心与美丽,以及死后在大自然中的宽慰与挣扎。最后一节,诗人的同情心和对命运无情的控诉跃然纸上,用三个“攀”字的反复,表达了对苏苏再次遭受摧残的深深痛惜。徐志摩的语言格律在这首诗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如《再不见雷峰》和《为要寻一颗明星》的不同,他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融合了循环与递进,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扩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