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于黄鸟于飞
“集”的意思是“鸟停息在树上”
这是诗经中 葛覃 的开头几句,原文是这样的: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
可翻译为:
葛藤多柔长,蔓延山谷中,叶儿真茂盛。
黄雀轻轻飞,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欢声。
注释:
1.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屦),夏日穿用。覃(tán谈):本指延长之意,此指蔓生之藤。
2.施(yì易):蔓延。中谷:山谷中。
3.维:发语助词,无义。萋萋:茂盛貌。
4.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无义。于飞,即飞。
5.集:栖止。
6.喈喈(音jie1接):鸟鸣声。
追问:
谢谢哦,我想再问一下那整篇大概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寓意吗?
回答:
诗正文(附朱熹注)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赋也。葛,草名,蔓生,可为絺绤者。覃,延。施,移也。中谷,谷中也。萋萋,盛貌。黄鸟,鹂也。灌木,丛木也。喈喈,和声之远闻也。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赋也。莫莫,茂密貌。刈,斩。濩,煮也。精曰絺,粗曰绤。斁,厌也。此言盛夏之时,葛既成矣,于是治以为布,而服之无厌。盖亲执其劳,而知其成之不易,所以心诚爱之,虽极垢弊而不忍厌弃也。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赋也。言,辞也。师,女师也。薄,犹少也。污,烦润之以去其污,犹治乱而曰乱也。浣,则灌之而已。私,燕服也。衣,礼服也。害,何也。宁,安也,谓问安也。上章既成絺绤之服矣,此章遂告其师氏,使告于君子以将归宁之意。
译文一: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
快把外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今人解读
男女有分工,这是自然法则。吃苦耐劳粗犷剽悍是男子汉的本色,灵巧细心温柔贤慧周到体贴是女人的本色。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陶冶出的是自然平和恬淡悠然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满足和幸福感。
父母是亲人中最可尊敬和想念的,因此思念父母、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更在情理之中。朴实恬淡的生活,辛勤繁忙的劳作,深深眷念的亲情,全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男、女角色的差别和分工,却不应当由此被抹杀。但如果抹杀了男女的差别,肯定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古人说,天不变道亦不变。现代的女子不一定非要纺纱织布、缝衣浆洗,也不一定非要相夫教子、做饭持家,但如果非得抛弃灵巧细心温柔贤惠周到体贴,变得象男子汉一样粗犷剽悍,那这世界也将变得十分可怕。
2. 【诗经】中的“黄鸟于飞,集于灌木”集是啥意思:
意思: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
出处:《葛覃》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翻译: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扩展资料
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认为是讲后妃之德的。而方玉润《诗经原始》对毛序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说:“后处深宫,安得见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间鸟鸣丛木景象乎?”认为“此亦采自民间,与《关雎》同为房中乐,前咏初昏,此赋归宁耳”。
赏析:
在中国的传统中,对女子的要求从来是严苛的。所谓“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便是古代的男子世界所强加给女子必须习练的“妇教”。其要在于规定女子必须“贞顺”、“婉媚”和勤于丝麻织作之劳,老老实实作男子的附庸和婢妾,若非如此,便不配为人之妇。
此诗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待归”女子勤于“妇功”的情景。
3. 文言文翻译今得于飞之友:
【原句】今得于飞之友。
【译文】今天得到了一位同飞同宿、和合美好的终身伴侣。
【注释】于飞:飞;偕飞。于,语助词,无实义。语出《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西汉郑玄笺:“飞集藂木,兴女有嫁于君子之道。”《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晋杜预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锵锵然。犹敬仲夫妻和睦,适齐有声誉。”后因以喻夫妻(或男女)同行或恩爱和合。元张可久《满庭芳·春怨》曲:“清明近,于飞上坟,不由我不伤神。”明沈青门《普天乐·思情》套曲:“孤时限岂自招?于飞愿天应为保,且把香来着意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两人登榻,于飞甚乐。”
4. 古文中的于是怎么翻译:
“于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主要有二:①在这时,在这件事情上.例如《荀子.议兵》:“然后刑于是起矣.”意思是说,接着,“刑罚”这件事情(同位结构)就发生了.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连词).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 意思是说,于是乎派遣御史详尽了解案卷并问讯各位读书人.在古文中,“于”的含义有: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荀子.天论》:“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启:萌芽;蕃:茂盛;畜:蓄;臧:藏.)《列子.汤问》:“达于汉阴.”《史记.孙膑传》:“请救于齐.”《韩非子.显学》:“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上述各例句中的“于”可分别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动词词头.《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注意:“於”作叹词时读wū,不简化为“于”.在古文中,“是”的含义有:①正确,与“非”相对.陶潜《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②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荀子.王霸》:“若是则百吏莫畏法而遵绳矣.”又:这样看来,由此看来.《韩非子.孤愤》:“是明法术而逆主上者……”组词“是以”、“是故”意义和用法同“因此”.《韩非子.五蠹》:“是故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③系词.王充《论衡.死伪》:“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5. 文言文中集什么意思:
集
1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于灌木”。
2聚合,会合:聚~。~合。~会。~体。~团。~训。~散。~资。~中。~大成。~腋成裘。
3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子。文~。诗~。选~。全~。
4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5中相对独立的段落:上~。第五~。
6定期交易的市场:~市。赶~。
7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部。经史子~。
8成就,成功:大业未~。
9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子~。交~。
10古同“辑”,和睦。
1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