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致柔拳社拳社简介

致柔拳社拳社简介

致柔拳社拳社简介

致柔拳社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推广武术的宗旨。1929年11月,在杭州国术游艺大会的开幕式上,他们以集体表演太极拳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实力。陈微明与田兆麟的合作,通过太极推手和太极对剑的精彩展示,对太极拳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们还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武术著作,如《太极拳术》、《太极剑》以及《太极答问》,以文字形式进一步传播太极的精髓。

在拳社的三年课程设置中,第一年特别关注基础与健康。专注于太极拳的传授,以及不动步推手和太极剑的练习。陈微明强调,经过一年的学习,学员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拳术姿势,增强腰部力量,同时不动步推手也能锻炼腰肌,非常适合希望保健强身的人群。

进入第二年,课程内容扩展到太极长拳、动步推手和太极刀,重点在于步法的灵活性训练。太极长拳强调在动步过程中锻炼步法的灵动性,动步推手同样注重步法的运用,进一步提升学员的实战技巧。

最后一年,课程难度升级,包括大履、散手、对剑和太极枪。这些课程着重实战应用,如大履演练四方变化,散手应对敌手,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在实战中的技巧和策略。总的来说,致柔拳社的课程设计旨在全面提升学员的武术技艺,使其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扩展资料

致柔拳社,民间武术社团。专门研习太极拳、太极剑。社名取老子“专气致柔”之意。由湖北省蕲水县人陈微明(名曾则,字慎先,1881~1958)创建于 1925年5月。社址设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今西藏中路480号)。1926年起先后在苏州、广州等地设立分社。1931年起增设函授部。拳社学员数以万计,遍布海内外,使原来流传于北方的太极拳普及到南方,并影响至海外,鼎盛时期曾被誉为武界“孔门”。20世纪50年代后期,因陈微明逝世及其他一些原因,致柔拳社停止活动。90年代,陈微明的弟子分别在无锡、宁波、上海等地恢复致柔拳社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