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否符合你对大学的期待
作为在校大学生,对我来说,我的大学生活大部分是符合期待的,但是仍然有不符合期待的地方。
清华大学
入校之前,大学生活是纯洁的、率真的、无忧无虑的,是比高中轻松的学业负担、比高中丰富的业余生活,是博览群书、深度研究的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地方。上高中时,实验课几乎都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很少让我们亲自动手。学校看似丰富的社团几乎很少开展活动,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考试必考科目上,几乎没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高中老师的描述里,大学生可以选修各种各样的课程,无论是电影鉴赏、另一门语言、绘画剪纸艺术,还是棋牌、书法等,都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有老师手把手地教。实验课从来都是落实到实处,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想做的实验。学校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学习氛围很好,大家都主动自觉地学习,都有理想,想为我国的某些事业做出贡献。
河南大学
入校之后,大学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的丰富多彩,并不是高中老师口中的“上了大学就自由了”。我的大学算得上学习氛围浓厚,但可以说是“学习氛围过于浓厚”了,以至于学生和老师功利心较强,论水平高低分数仍然几乎是唯一的标准。理论课大都照本宣科,很少有深层次的拓展,学生仍然没有摆脱“考试机器”的命运。部分课程内容看似需要深刻掌握,实质大部分学生仅仅通过期末考前的“突击记忆”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以致部分成绩好的学生自以为很厉害,其实实力并不强;部分高中成绩原本不错的学生由于短期突击记忆能力没有别人强而落后于人,失去自信最后彻底放弃认真学习。虽然这些现象大部分较高中而言更好一些,实验课也确实保证了人人都亲手操作,但是只教操作步骤,不尽力让学生学懂实验原理的老师大有人在。我时常觉得自己还在高中生活,看似轻松的课程实际十分机械和繁重,唯一的区别是再也没有老师关心落后的失去信心的需要支持和安慰的学生,因为这些“生活上的问题”在大学里似乎都是个人问题,大家都成年了,应该自己解决。
选修课、社团活动等业余爱好活动确实是丰富的,你能在大学里找到同一个兴趣圈子的人,甚至可以找到大佬。你能认识很多有实力有见识的学长学姐甚至是校友,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见识。大学也确实有比高中丰富太多的资源,图书馆、实验室的资料和设备都可以选择性使用。大学就像一个小世界,在里面可以学到要跨入社会需要学到的知识。
其实不管大学生活是否符合我的期待,都不重要。我国的大学正在逐渐建设和进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学也不可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大学、自己的国家,我们的大学会变得越来越好的,一定会。唯一重要的是,大学是强者的升华地、弱者的淘汰区,努力、自律、有梦想的人能在这里大展身手、提升自己;懒散、安于享乐的人在这里只会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