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义齿固定义齿的固位
固位在固定义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良的固位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基牙继发龋坏、牙周组织损伤、咀嚼功能受限或误吞等。为了确保固定义齿的稳定性和效能,需综合考虑固位体的类型、固位力的增强方法以及固位体的设计与选择等多方面因素。
固位体的类型主要包括冠内固位体、冠外固位体和根内固位体。在提高固位体固位力时,全冠固位力最为理想,设计时应注意牙合向聚合不宜过大;3/4冠则需做好邻轴沟,避免旋转脱位;嵌体在设计时应确保点角、线角清晰,以增强固位。
固位力的大小应与牙合力、桥体跨度和曲度相适应。桥体跨度越长、越弯曲,牙合力越大,则固位体的固位力要求越高。双端固定桥两端基牙固位体的固位力应基本相等,以避免固位力差的一端固位体易松动,导致患者不易察觉并引发松动端基牙继发龋。
在设计固位体时,应考虑各个固位体之间应有共同就位道,以确保固定桥整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对于基牙缺损或畸形的情况,应同时进行修复,确保固位体边缘覆盖充填物,避免充填物松脱影响固位。同时,设计应防止基牙产生牙尖折裂,冠外固位体由于金属覆盖牙合面,不易发生此类问题;而冠内固位体,特别是上颌双尖牙使用邻牙合邻嵌体时,需特别注意牙尖折裂的风险。
对于牙冠严重缺损的牙齿,应首先进行根管治疗,插入并粘固固位钉或桩,用银汞合金或树脂形成核形,再做全冠固位体。对于倾斜基牙,可通过正畸方式调整基牙轴向,或采用改良3/4冠、套筒冠等方法进行固位,以确保固定义齿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扩展资料
固定义齿是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的修复体。靠粘结剂或固定装置与缺牙两侧预备好的基牙或者种植体连在一起,从而恢复缺失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由于这种修复体患者不能自行取戴,固简称为固定义齿。又由于其结构与桥梁相似,故又称固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