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教育财政的教育财政的分类

教育财政的教育财政的分类

教育财政的教育财政的分类

教育财政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分类与财政收支的分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教育财政支出又有其本身的特性,它与政府教育体制和政府财政管理体制以及各国的具体情况、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因此,它的分类角度与分类方法是不同的。

(一)按教育体制(或受教育程度)分类

目的,世界各国一般实行的是学前(幼儿)、初等、中等、高等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体制,按这种体制分类,则教育财政可分为:学前(幼儿)教育财政、初等教育财政,中等教育财政、高等教育财政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财政。学前(幼儿)教育财政是指学龄前儿童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它包括幼儿教育的场所设施建设支出、幼儿教育的管理与行政支出等。

初等教育财政是指小学阶段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它包括学校的设施建设支出、教师的工资待遇支出以及教学管理与行政支出等-由于这一阶段的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其经费来源基本上由政府财政承担.

中等教育财政是指中学阶段(包括中专,职校、技校)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在中国,普通的初中教育仍属于义务教育.其经费主要由教育财政承担、中专、技校及部分职校的经费来源除由政府财政堆掘一部分外,其余由办学单位承扣或者通过非政府方式来筹集:高等教育财政是指大学阶段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大学教育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培养属于一种人才工作经历,在中国,这类经费未列入教育财政的口径之中)。就高等教育而言,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认为其不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它的经费来源不应该全部由政府负担,政府仅承担部分教育财政经费,其余由学校通过收费及社会捐助等于段来解决:其他形式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还包括成人教育支出,教师、职员的进修与培训支出,特殊教育支出(如聋哑学校、残疾人教育培训中心的经费支出)等。按照教育体制分类的形式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教育财政经费在各个教育层面卜的使用情况,从而有利于教育产品的公共性质,有利于调整公共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并使之趋于合理,以保障公共教育经费的有效运用,促进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

(二)按政府管理体制分类

各国的政府管理体制最少可分为中央或联邦,省或州、地方二级管理体制:教育财政按这种管理体制分类可分为:中央或联邦教育财政和地方(包括省、地两级)教育财政,这与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如出—辙:在中国,中央政府教育财政主要指国家财政预算中所安排的对中央所属部委的教育拨款,对地方政府包括省及省以下地方政府的教育转移支付拨款以及由中央专设的各项教育基金收付及使用等,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是指由省及省以下包括地(市)、县(市),乡镇基层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情况,按这种管理体制分类的好处在于可以由各级财政与教育部门来分别管理各自的教育财政资金,这既便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各地可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配置好教育财政资金。

(三)按收入来源分类

若按照中国现行财政的收入来源分类,教育财政可分为:

(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

(2)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

(3)企业办学教育经费;

(4)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

(5)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按收人来源分类有利于了解教育财政经费的来源渠道.

可以使一些专项经费做刊;专款专用。同时,还利于将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私人筹资(非教育财政性经费)进行比较,并了解整个教育经费筹集的状况.对于规范教育财政资金的收支、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固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四)按支出用途分类

按财政资金的支出用途町以将教育财政划分为教育事业费支出和教育基建投资支出,其中教育事业费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占到政府教育支出的60%以上;;教育事业费支出,是指我们日常所说的财政教育经常性费用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用于教职丁工资,奖金歧其他福利性开支,还有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公用经费支出是指教学机构的教学、科研和办公费用,还有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的购置经费;教育基建投资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学校房屋建设及危房改造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楼的建没,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楼。实验楼、图书馆的建设,为教学服务的办公楼、礼堂,教职-厂宿舍的建设以及学牛公寓、食堂的建设等;按支出用途分类的好处在于可以掌握教育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调度资金,做到先维持(尤满足教育事业费开支)、后发展(再将剩余资金用于基建投资)。

(五)按支出有无补偿分类

按这一方式,可将教育财政分为教育财政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教育财政的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遵循有偿原则,为满足各种教育事业的发展而用于购买与教育相关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政府只有购买这些商品和劳务,才能生产出公众所需要的公共商品和劳务(包括混合商品),这种支出意味着政府对经济资源的索取和消耗,故购买性支出又称为消耗性支出。

教育财政的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事业主体或机构所需的教育经费,它包括各种教育补贴、补助等。政府在付出这笔经费时,并没有相应地获得任何回报。这时,政府所扮演的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将一部分纳税人的钱无偿地转移给另外一部分人使用:由于这两类支出所遵循的交换原则不同,因此这一方法也称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它有助于我们分析教育财政支出所产生的不同的经济影响。由于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投入的重点有所不同,相应地,教育财政的这一结构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水乎较低时,教育财政支出中购买支出比重较高,转移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购买支出的比重会有所降低,而转移支出的比重会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