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中职学校设置公共课的意义

中职学校设置公共课的意义

中职学校设置公共课的意义

中职学校设置公共课的意义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养。

200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对于中职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科学文化基础、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原教学大纲理念、知识体系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中职学生的学情已不相适应,有的内容也相对陈旧。

公共课是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任何专业或部分同类专业的考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 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基础课是指某一专业的考生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考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发展有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共课与专业课:

公共课顾名思义就是无论你考的是专科还是本科、学的是何种专业都要考的课程。专本科所有的公共课加起来大约是接近20门,但并不是都要考。常见的专科公共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一》等。

专业课在自考所有的课程中比重是最大的,往往可以站到80%左右。这类课程的特点是专业化、体系化,简单来说就是和你所选的专业密切相关,属于行业内比较艰深的内容。每门课程对应的学分高、学习的难度也高。同时部分课程属于学位课,对成绩有硬性的要求(比如每门课均分要达到65),需要重点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