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实验小学校史
椒江实验小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海门人娄锦华创办,初始名为文化小学。不久后,学校更名为希鲁小学,搬至江城桥东北的智信里庙左的三间平屋,即西沙岸三脸石板,作为私立学校,经费由创办者自筹。
1907年,娄锦华担任校董,聘请邱森卿为校长,翌年学校报备台州府,宣统元年(1909年)获得批准,得到全年约四百多元的常费支持,随后又借高沿街的娄宅为校舍,并聘请王鹤订为校长。学校随后再次迁回智信里东首。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学校改名为“希鲁初级小学”,直至民国五年(1916年)更名为“希鲁国民小学”。在此期间,金殿铨、李宝琛担任校长,陶祝华任校董。学校进一步发展,扩建了校舍并增设了高小。1920年,学校被批准附设高小,正式成为“希鲁小学”,并在阮炳德任校长后更名为“临海县第七区立中心小学”。
1927年,学校在“五四”纪念日中积极参与爱国活动,新校舍由丁介士等绅士募捐建成,阮炳德任校长。随后,学校制度不断演变,直至1932年取消校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许良绍任校长期间,学校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信誉大增。
抗战时期,学校经历了迁校与改名。1945年日本投降后,学校更名为“海门区中心国民学校”,并在解放后继续发展。1954年,学校更名为“海门区第一小学”,简称“一小”。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改名为“海门红旗小学”。1982年,随着椒江市的设立,学校更名为“椒江市育才路小学”,开展家长学校和教育科研活动。
1992年,学校被命名为“椒江市实验小学”,并持续发展,开展新课程标准实验和校本教研。2003年,学校提出“办精办好育才,做大做强名校”的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校园美化和扩建。2005年,学校庆祝百年校庆,校长张学球主持盛事。
如今,椒江实验小学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描绘未来蓝图,致力于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