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桂林中学桂林中学“百年”学制

桂林中学桂林中学“百年”学制

桂林中学桂林中学“百年”学制

桂林中学学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创立桂林府中学堂,沿用了清代“壬寅”(1902年)学制,招收普通班,学生修业期为五年。

1907年,桂林中学开始实行分科招生,分为文科和实科,然而学制依然维持在五年。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秋季招生时,学校改革学制,调整为四年制。

1923年,桂林中学积极响应新教育改革,开始实行“三、三”学制,即初中和高中各修业三年。这一阶段,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包括必修和选修学科,采用学分制,学生需修满180学分才能毕业,每学期不超过32学分。

1931年,广西教育厅推行“一体化教育”,试图将学制调整为“二、四”学制,但桂林中学未完全采纳,继续沿用“三、三”学制,直至1949年。此后,1950年至1968年间,学制未有重大变动,初中和高中都保持三年制。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制经历了调整,1969年至1971年实行“二、二”学制,初高中各两年。1972年,这一学制又改为“三、二”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两年。直到1980年以后,桂林中学恢复了传统的“三、三”学制,这一学制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桂林中学始建于1905年9月23日(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八月二十五日),初名“广西桂林府中学堂”,是广西最早官办的学堂之一, 校址为桂林文昌门副爷巷桂林府守备衙门所在(今文明路第一人民医院处)。首任监督(即校长)沈赞清。1912年更名为“广西桂林中学校”。以后因学制更动,隶属关系变化和几校分合等原因,先后使用过“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校”,“广西省立第三高级中学”,“广西省立桂林高级中学”,“广西省立桂林中学”,“桂林高中”,“广西省桂林中学”等名称,1959年最后定名为“桂林中学”,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