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主张关心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把学生放在居中的位置上,通过创造和谐、融洽、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安全与自信,并能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过程:
1、确定辅助情境: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
2、探索发现问题:教师在鼓励学生表达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上,明确学生情感问题。
3、发展洞察力: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4、规划和决策:学生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划和决策。教师在此阶段作出与自己期望相一致的决策,并引导学生积极行动。
5、整合:学生报告他采取的行动,进一步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规划日益完善的积极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