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冯英采访过程

冯英采访过程

冯英采访过程

冯英在接受采访时提到,2012版的《牡丹亭》相较于2008年首演有所创新,尤其是在编导和舞蹈方面经历了多次大修改。她解释说,艺术创作需要不断打磨,北京人艺的李六乙导演对此剧进行了三次重要修改,以提高人物塑造和情节的合理性。舞蹈部分至少修改了五稿,力求更贴近观众,尤其是芭蕾舞中国的受众群体相对较窄时,选择改编《牡丹亭》是为了通过知名故事吸引观众,降低理解难度。

芭蕾舞剧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冯英认为在表达东方意蕴时确实存在文化和形式上的差异,如昆曲与芭蕾肢体语言的不同。中国芭蕾在民族化道路上尝试用西方芭蕾舞的舞蹈词汇来传递中国情感与文化,如《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实验。冯英强调,中国芭蕾不仅要与国际上其他院团竞争,还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借鉴并演绎西方经典作品,如《天鹅湖》和《吉赛尔》等,以提升国际地位。

对于中国芭蕾的创新,冯英认为它并非脱离传统艺术规律的突然变革,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她提到,中国芭蕾在民族化道路上既要抗衡西方经典,也要创造独特的本土作品,如《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牡丹亭》,这些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被外国人视为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的经典。她引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强调了民族文化和艺术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同样具有价值。

扩展资料

冯英,女,汉族,1955年生,重庆人。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本科,西南师大硕士,南开大学博士。主要科研领域:汉语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