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模型二维表格的基本术语
在关系模型的二维表格中,关键术语如下:
属性:二维表格中的字段,用于描述数据特征。
属性值:对应属性的特定值,用于填充表格。
关系模型:数据的结构,由元组(记录)组成,元组集合定义为关系。
元组:关系中的一个数据条目,也称行。
关系或实例:元组的集合,表示一组相关的数据。
元数:属性的总数,决定关系的维度。
基数:元组的数量,表示数据的规模。
键:
超键: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合。
候选键:无冗余的超键。
主键:用户选定的标识元组的候选键。
关系定义和性质:
元组的顺序不重要,属性值不可分解。
无重复元组,即每个元组都是唯一的。
存储方式可以使用散列或索引,依据键的存在。
关系模式:数据概念模型,包含模式名、属性等。
关系子模式:用户访问的数据子集,反映模式和子模式的对应关系。
存储模式:物理存储方式,如文件结构和键的处理。
完整性规则:
实体完整性: 主键属性不允许有空值。
参照完整性: 关联关系中属性值的约束。
用户定义完整性: 应用特定的约束条件。
关系代数:数据操作的数学模型,包括基本运算和组合操作,如并、差、投影和选择等。
关系模型通过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如查询和更新)以及完整性规则,提供了一种组织和处理数据的有效方式。理解这些基本术语对于理解和使用关系数据库至关重要。
扩展资料
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也就是说,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它的值。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因为关系操作在不断地更新着数据库中的数据。但在实际当中,常常把关系模式和关系统称为关系,读者可以从上下文中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