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绘本阅读

绘本阅读

绘本阅读

跟屁虫》这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创作,是一本二胎时代不容错过的优秀绘本。宫西达也用这本绘本,以哥哥的视角和口吻记录下一对兄妹的生活趣事,让我们发现让二宝相处和谐的教育方式,也让大宝更愿意接受小宝的存在,读起来轻松可爱。

让我们先来读绘本吧!

绘本泛读

——————————

首先观察封面,封面上的两个人儿长得特别像,一样的圆脑袋、长手臂、黄衣服,走路姿势也一模一样。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封面中的小人是谁呀?拿着花打算去哪里呢?

扉页上两套衣服,一大一小,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分别是谁的衣服呀?

哥哥和妹妹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跟屁虫”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我说“蹦——”,跳了起来。

妹妹也说“蹦——”,可她根本跳不起来,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再来一碗 ”我把空碗递给妈妈。

妹妹也说,再来一碗。可她的碗里还是满满的呢。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要尿尿。”就冲向洗手间。

妹妹也说“我要尿尿。”可她却尿在尿不湿里。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一脸严肃地打开作业本,我说,”做功课吧。 ”

妹妹也说“做功课吧。 ”一本正经的,可她却画起了猴子脸。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能自己洗头发” 使劲地搓啊,搓啊。\"

妹妹也说,“我能自己洗头发。”可是泡泡跑进了眼睛里。“妈妈, 好疼啊。”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和妹妹”。

妹妹也说“我最喜欢的人是爸爸、妈妈和妹妹”。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看着书“哈哈哈哈……”地大笑。

妹妹也看着书“哈哈哈哈……”地大笑。

可书是倒过来的,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加牛奶更好喝” 往红茶里倒牛奶。

妹妹也说“加牛奶更好喝。”哗啦啦,“啊……”妹妹是个跟屁虫。

我说“我去散步啦”。

妹妹也说“我去散步啦”,紧紧抓住了我的手。妹妹是个跟屁虫。

看到封底,你知道封面哥哥和妹妹拿着花是做什么了吗?

读完这9个小场景,你知道“跟屁虫”是什么意思了吗?

推荐理由

——————————

这本绘本不仅让我们的孩子们感受到手足带来的快乐,更是给到了我们家长一个育儿启示:

二胎家庭往往将关注的重心都放在小宝身上,忽略了对大宝的教育。但其实恰恰相反,从这本绘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妹妹非常喜爱模仿哥哥的行为,但是往往不分对错好坏。

如果我们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大宝身上,帮助大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树立榜样。小宝在模仿大宝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受到好的影响。

在教育大宝的同时,也对小宝起到了间接教育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建立大宝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更加自律自控,带动小宝的正向发展。同时还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促进手足的亲密关系。

我与绘本的故事

——————————

妹妹出生的时候,姐姐两岁半,正是寻求独立、寻找个性,也特别寻求关注的时候,起初的三个月,家里只是像多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咪。姐姐很喜欢妹妹,也会在妹妹睡着的时候吵闹和大笑,此时妈妈还是以姐姐的需求为主,她并没有觉得家里多了一个人剥夺了她的什么权益。

妹妹1岁左右开始学走路时,因为妈妈和爸爸工作很忙,奶奶带两个人,出门总是抱着妹妹,而且不抱妹妹开始哭闹,此时,姐姐意识到妹妹并不是一个“宠物”那么简单了,而是一个会主动“争宠”的“对手”。她下意识地并不是打败“对手”,而是模仿妹妹,可能她觉得只要像妹妹一样哭闹,大人就会关注她、抱她。

当姐姐四岁左右,她的“无理取闹”变得更加频繁,此时公公婆婆多半会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来批评她不懂事,有时会哄着她“妹妹一点都不乖,总是哭哭哭,还是姐姐乖……”但这样的胡萝卜🥕+大棒的方式并没能改善情况。

记得有一天玩闹的时候,姐姐打了妹妹一巴掌,我生气地说“不要打妹妹,自己的妹妹自己要保护。”姐姐很不服气地说:“就要打,自己的妹妹自己打。”

此时我突然意识到,是呀,这是她自己的妹妹呀!我家里人以前一直都觉得妹妹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但其实“妹妹是姐姐的才对”。

之后,我凡事都刻意地向姐姐传达“姐姐的妹妹”的思想。会经常和她说:“这是谁家的妹妹,怎么这么可爱?”此时,姐姐多半会很自豪地说“是我的妹妹!”

当我说:“姐姐你快看,你的妹妹嘴巴好脏……”此时,她会拿来湿巾给妹妹擦嘴。

……

后来,姐姐妹妹的关系就好了很多,姐姐会在别的小朋友面前炫耀“我的妹妹可爱吧!”妹妹吃什么东西,第一个分的一定是姐姐。

当然了,因为相差年龄比较小,姐姐和妹妹之间还是会经常出现打打闹闹,但“姐姐的妹妹”“妹妹的姐姐”的思想慢慢印在了两人的大脑中。

之前,妹妹和奶奶睡,我每晚给姐姐讲绘本故事睡觉。这个疫情,妹妹越来越黏我,也越来越黏姐姐,如今,我会给她们一起讲故事。

昨天又讲《跟屁虫》,姐姐自己读完,不让我读,一直等着妹妹跟着她读。

突然,妹妹说“屁”的时候喷了我一脸饼干屑,我们都笑了。姐姐见状,也开始学着妹妹调皮,两个人哈哈大笑……

现实生活中的“跟屁虫”

——————————

绘本《跟屁虫》中的哥哥和妹妹想来年龄是有一定差距的,至少有四五岁。

一些研究表明,年龄差距在4岁以上,孩子之前的相互影响就不会很大,两人可能都会具有老大“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性格。如果在4岁以内,老二则一般比较“温和、擅长协调”,老小则“善于冒险,富有创造力”。

绘本《跟屁虫》告诉我们要特别注重老大的行为习惯的“榜样”作用,给予老大更多的关注。我在很大程度上是统一的,这本绘本也给予我的姐姐和妹妹很多欢乐。

但需要我们引起思考,现实生活中,如果年龄差距不大,不仅弟弟妹妹会模仿哥哥姐姐,其实哥哥姐姐也会模仿弟弟妹妹。“跟屁虫”不仅可以是妹妹,姐姐也可以。

作为大人,千万不要给予老大过多的“你应该做好榜样”的压力,绘本对于孩子的启示是以作为妹妹的哥哥而自豪,但给予大人的启示绝不仅仅是“让哥哥成为榜样”,如果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那大人多半会充当“榜样”的作用,同时,大人也可以模仿小孩儿,做孩子的“跟屁虫”。

参考资料:好奇说《跟屁虫》精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