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死焉知生,为何我们这么逃避死亡的问题
国人一向不喜欢谈这个话题,认为是极不吉利的事情,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婚嫁、祝寿等。至于为什么会这么逃避,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度不够。
人们总以为是不面对死亡了就会万事大吉了,就像疫情当前,总有一些人用避免收到疫情伤亡数字的消息来逃避疫情,这就是所谓的掩耳盗铃。不去讨论不去想死亡的事情,就不会死亡了吗?死亡就是没有了,不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倘若真能勇敢面对死亡的问题,大概剩下人生的每一天都会过的特别有意义吧。
前两天听到一首唢呐版的《千本樱》,在音乐评论里有这样一段话: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千年琵琶,万年古筝,一把二胡拉一生,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鞭炮响,唢呐吹,前面抬,后面追;初闻不知唢呐意,再闻以是棺中人。当我给我妈妈念这段评论的时候,她就冷眼看了我一眼,我知道,她不想让我说这个话题。
有些事不说不讨论不代表不会发生。死亡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注定面临着消逝。有一样东西,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是什么?是死亡”。我是一个相对悲观的人,总觉得人生早晚要结束。所以我一直都以为,向死而生是一种特别值得表扬的活法。想到最后会死亡,就会拼命珍惜现在的时间,身边的人和每天发生的很多事情。这些所有事情都不会再重来,明天却永远都在,而我们总会有一天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