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松之战概要
在庆应四年(1868年)三月,随着新政府军对奥羽镇抚总督九条笑道的控制加强,他决定对会津藩采取军事行动。各奥羽藩对此表示忧虑,认为此举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于四月联合向总督府提交请愿书,希望对会津藩的处理能有所缓和。然而,新政府军代表世良修藏拒绝了这一请求,这导致仙台藩的藩士在福岛暗杀了世良修藏以示反抗。
随后,5月3日,包括仙台、米泽、秋田、盛冈和二本松等25个藩在内的奥羽列藩同盟正式成立,对抗新政府军。北越的长冈藩和新发田藩也相继加入,同盟力量扩大至32个藩。战事自此在北陆地区展开,白河口之战拉开了沿海平泻、平、会津国战线的序幕。
在战斗中,奥羽列藩同盟军由于战术不当和武器落后,逐渐陷入被动。秋田藩率先脱离同盟,接着三春藩投降。新政府军接收三春藩后,继续向本宫挺进。二本松城在意识到敌军动向后加强了防守,但由于兵力分散,留守力量薄弱。二本松藩主丹羽长国逃往米泽,家老丹羽一学组织起由60岁以上老人和12至18岁少年组成的二本松少年队,木村铳太郎担任队长,他们在城南的大坛口布防。
然而,7月29日清晨,新政府军首先攻破了东边的供中口,大坛口的战斗激烈进行。尽管少年队表现出色,但他们几乎全员阵亡,丹羽一学在城中纵火后剖腹自尽。战死的16位少年队员被安葬于二本松历代藩主坟墓旁的大隣寺,这场战役的悲壮故事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扩展资料
是戊辰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868年7月27日,新政府军接收了三春藩之后进军本宫。二本松城方面虽然正确的判断出新政府军的动向而加强了防卫,但由于之前增兵白河方面,留守藩兵数量有限。二本松藩藩主丹羽长国逃往米泽,其家老丹羽一学组织二本松藩60岁以上的老人和12~18岁的小孩组成二本松少年队。29日早晨,东边的供中口首先被新政府军击破,大坛口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中少年队队员基本上全部战死,丹羽一学在城中放火后剖腹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