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鱼文化的吃鱼的文化

鱼文化的吃鱼的文化

鱼文化的吃鱼的文化

前面讲的鱼文化,是一种抽象的,理念的,诗意的鱼文化,而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它展现的是另一幅精致面孔,即食鱼文化。孔子早说过:“食不厌精”。这一理念,在食鱼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实际上,食鱼文化正是一种精致、精巧、精心的精品文化。

明代“大玩家”李渔可谓中国休闲文化集大成者,他在《闲情偶寄》中以极热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食鱼文化的精髓。他说,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那是最好的了。如鲟、如鲫、如鲤,皆以鲜胜,鲜宜清煮作汤;如鳊、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肥宜厚烹作脍。关于鱼的烹调,也很有讲究。对此李渔仍有详细阐述:“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宴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在初熟离釜之片刻……”是不是看得人食指大动了?不忙,他还有更诱人的描述在后面:“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并出……莫妙于蒸。轩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以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