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站简介
醴陵站,位于湘赣交界,被誉为“广铁东大门”,其历史可追溯至1898年8月,1903年8月竣工,原名阳三石站。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火车站见证了湖南最古老的铁路运营岁月。
百年前,封闭的醴陵因醴陵站的建立,开始打破交通闭塞,煤炭通过这里输送至汉口的汉阳钢厂、大冶钢厂和大冶铁厂,极大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使其成为湖南经济东大门的黄金通道。
创建初期,醴陵站作为萍醴铁路的终点,是重要的煤炭中转站,对湘东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车站转型为轻工陶瓷产品的出口基地,对醴陵及湘东繁荣起着推动作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醴陵站经历了创建、衰落、恢复与振兴。尽管曾面临铁路改道和战乱影响,但醴陵站的铁路工人始终坚守岗位,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车站设施逐步完善,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
1971年和1972年,站房和货场面积扩大,醴陵站迎来了新的发展。1982年,升格为三等站,1984年又升格为二等站,标志着站务的全面提升。为适应城市发展,1993年起,新站于阳三石附近建立,原老站更名为醴陵东站,形成了双站运营模式,提升了运输功能。
21世纪初,随着电气化改造,醴陵站规模扩大,与南昌局的连接更加紧密,具备了强大的运输能力,成为国际集装箱口岸站,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扩展资料
醴陵站位于中国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国瓷南路,于1903年8月10日启用,为南昌铁路局管辖的客运二等站。经过铁路有浙赣铁路、醴茶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