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医学院历史沿革
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9年4月,当时日本人和海军在市立医院内创办了青岛医科大学,学制为五年。一年后,即1940年5月,学校更名为同仁会青岛东亚医(科)学院。
随着时局变迁,1944年7月,学院调整为学制四年,称为青岛医学专门学校,又称东亚医专。然而,1945年11月,随着日本战败,医学专门学校作为敌产被中国政府没收,校舍归还给了市立医院。
1946年1月,医学专门学校被交给了国立山东大学,用于筹建医学院。初期,学院设有一个医疗专业,不设系别,学制六年。首届招生仅有40名学生。由于校舍限制,山东大学医学院在1952年9月暂停招生调整。
1956年9月,医学院独立建院并迁往黄台路、松山路的新址。然而,1966年因局势影响,医学院停止招生长达五年。直到1970年10月,医学院被迫迁至惠民地区的北镇(现滨州市),1974年留下部分人员和设备在此地建成了分院。
1976年,医学院正式回归青岛原址,而北镇分院则发展成为今天的滨州医学院。1977年,医学院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生,规模扩大至308名,并在1999年获得了眼科博士点。2001年,青岛医学院实现了实质性的合并,成为了青岛大学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青岛大学医学院坐落于中国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中心,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她创建于1946年,称为“国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独立建院,改称青岛医学院,1993年为适应国家及青岛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入青岛大学,即称“青岛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