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概况
1951年10月15日,中国首个电力城市的上海诞生了上海电力学院的前身——上海电业学校,首批320名学生在市政府的安排下入学,揭开了学校教育历史的新篇章。
尽管初始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第一批教职工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新中国电力事业培养了核心力量。被称为“108将”的首批毕业生在华东电力系统中崭露头角。电力专家潘廉甫先生,曾担任杨树浦发电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为上海电力恢复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50年代至60年代,学校紧跟电力工业发展,将教学与实践紧密融合,师生参与电厂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和人才培育经验。学校历经多次名称及管理变革,直到1985年1月,上海电力学院成立,李鹏同志题写校名,标志着学校进入本科层次。
“文革”期间,学校虽受困,但教职工坚持服务电力,学校在后期接收了电力技工和“七·二一工人大学”学员,培养了众多电力建设者。改革开放后,学校恢复大专教育并纳入国家招生计划,逐步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
经过数十年努力,上海电力学院成长为工、理、文、管、经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独立建制的电力高校之一。学校位于繁华的上海市,拥有两个校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学院设有多个二级学院和系部,拥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显著。
学校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形成了涵盖专业实践、理论教育、外语、计算机等多方面的教育体系。在科研上,学校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发表大量论文,科研经费充足,师资队伍中有多位荣获国家级荣誉的教师。
上海电力学院培养出众多电力领域精英,毕业生就业率高,校友足迹遍布电力系统各个重要岗位,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贡献。学校声誉日隆,连续获得多项荣誉,正朝着成为国际知名电力科技大学的目标迈进。
扩展资料
上海电力学院(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是一所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上海电力学院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1月,经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李鹏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电力本科高校。